正文 第13章 依靠員工拓展工作(3)(3 / 3)

打個比方來說,狼總是認為羊的行為必須永遠像一隻羊——非常軟弱溫馴。假如有一天,羊突然改變個性去咬狼。到那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這頭狼不隻會驚訝,同時也會感到憤憤不平。因為羊不應該有那樣的行為,羊必須順從地站著、等著,準備成為狼的糕點。同樣的道理,如果有一天受奴役的被剝削者突然反擊的話,人類中的狼也會感到很生氣的。

此外,我們還觀察到一個例子。在我們周圍常常聽到富有而年長的人的談話。在這樣的談話中,富人不斷地說以前的奴隸是多麼的好,而如今卻讓人頭痛不已。這樣的談話內容,不禁讓我懷疑這一切是誰造成的?

這些富有的人以為,他們與生俱來是有教養的紳士和淑女;而奴隸就隻能一生都是奴隸,奴隸對主人忠心是理所當然而且應該的;當他們的奴隸有機會逃離被剝削的情況,或是有機會脫離奴隸生涯時,他們就感到怒不可抑,就像一位阿拉伯地區的丈夫,對於妻子突然起來反抗,感到無法忍受一樣。

“這是違反祖製的,不應該變成這樣。”他們也許會這麼說,“這是醜陋的、肮髒的、令人失望的,這些人(奴隸)不應該這樣做。”

他們所描述的“這些人”——一群溫順、非常適應奴隸生活的人,他們喜歡被剝削,也很習慣這樣的情況,他們的敵意已消失無蹤或是被深深地壓抑,以致沒有任何浮至表麵的跡象。

不過,在民主社會裏,如果還有這種甘為奴隸的人,我們應該為他感到悲哀,而不是高興。這樣的人就是我們所討論的違反人性高層發展的人,這也是創造力、成長以及自我實現再無法上升的一個原因。如同患了精神官能症的病人,也許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種罪孽、邪惡,或是人性的弱點和退化。

但是,如果更深入地了解,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個長期受到奴役的人間接達成健康、成長和自我實現的一種掙紮。因此,處於惡劣環境下的員工會產生種種的反應。

為了表達心中的憤怒,他也許會用各種低下的手段刻意去除他的人性。但這更證明他的恐懼,而不是成長動機缺乏發展。他的敵意,隻是為了脫離被剝削的情況。換句話說,當尊嚴遭到壓抑時,這種憤怒的回應更凸顯人們對尊嚴的強烈需求。

我們在這裏研究的問題是:“如何避免企業發生剝奪人性尊嚴的情形或減少它的發生?”事實上,以上的情況在企業裏很難避免,例如裝配線上的員工。那麼在此種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排除種種不利因素,盡力維護員工的尊嚴和他們的自尊?

在這裏,我們不想確定改變這種狀況的規律,我們隻想透露一些信息,保證管理工作的高效率的重要原則是:在企業管理中,依據不同的管理環境和管理對象而適宜地選擇和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一旦確立了一些條條框框,就會為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障礙,因為天下沒有醫治百病的萬靈丹。

最後,我們希望企業的管理階層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外部控製以及懲罰的威脅並不是使人們努力完成集體目標的唯一手段,人們會為了他所努力的目標而自我指導、控製。

可以肯定,每位員工都希望充當積極的行動者,而不願扮演被動的助手,也不願成為被操縱的掙錢工具,更不願做隨波逐流的軟木塞。

非結構溝通刺激員工潛能

很顯然,以大思路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是很有必要的。就我所涉獵過的關於管理以及企業組織方麵的書籍,缺點是不夠深入、不夠廣泛、不具整體性,大部分都隻是針對特定的工廠、特定的場所或特定的團體所做的調查分析。這些作者和研究者必須學習以更廣闊的規模——如人口以10億,時間以100年——去思考;在解決問題時,他們必須擴大研究的規模,必須更具哲學原理,必須更能接受時間的考驗;他們必須將人類視為單一的物種、種族,或是具有大家庭觀念——世上每個人都是兄弟姐妹,每個人隻有微不足道的差距,而且這些差距沒有太大的關聯。

馬斯洛曾經做過團體治療實驗(每一個團體訓練2年):每個團體有25人參加,要求每一個人除了扮演病人的角色,同時,還扮演另一個人的治療師的角色。因此每個人都必須同時練習扮演兩種不同的角色。換一種方式來說,你是某人的病患,同時又是另一人的治療師。

馬斯洛訓練兩個團體共50個人,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訓練他們。他利用羅嘉斯的非指導性方式訓練他們成為好的聽眾,他也告訴他們扮演心理分析師應遵守的基本規則,就是隨意地就說出心裏的話,無須加以批判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