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發展科技拓展工作(6)(1 / 3)

原子思考與有機思考

通過研究一些企業管理著作,可以從中得出一些資料,總結出兩種管理方式。一種方式是采用原子式、因果式、串珠子式組織起來,並且加以處理。另一種方式是有機體的模式,使其相互關聯,成為一個整體。顯而易見的,後者的方式比較真實、較有效用。

之所以想把所有關於管理理論的探討資料統一整理起來,是因為過去許多過時的著作,如在1920年至1930年期間,都是以原子式的思考模式看待企業問題,企業似乎與其他事物沒有任何聯係。就好比說,一位老板擁有一間小型雜貨店,他認為自己是完全獨立的,不需要與其他人建立任何聯係,他自己經營這家店,他就是這家店的老板。但實際上這種想法完全錯誤,特別是在相互依賴性日益加深的社會,這種觀點隻會顯得愈來愈不切實際,最後會落得讓人感到愚蠢可笑的下場。

實際上,一家企業,以非線性係統公司為例,他們附屬於鄰近的社區,而此鄰近社區又附屬於更大的社區,如南加州,此區域與加州有著明確的、功能性的關聯,而加利福尼亞州又附屬於美國,美國附屬於西方世界,西方世界附屬於全體人類和整個世界。在此種功能性關係中,可以找出數以百萬計的因與果。但事實上,人們總忽視這些關聯,認為它們與當時的情況毫無牽涉。

比方說,非線性係統公司隻有一位守夜員,而非一支配備步槍的私人軍隊,或許所有人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隻有在所有的相互關係運作良好的情況下,才能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另外,企業依靠城鎮提供水力、電力、瓦斯、道路維修、消防局和警察局,更不用說餐廳、購物中心和市場等諸項服務,隻有當以上所述的要素全部都具備,人們才可能在此社區內居住,也才有可能到此工廠工作。假設任何一位在非線性係統公司工作的人,走在街上會有被暗殺的危險,那麼整個企業就根本不會存在。

我們從上述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非線性係統公司必須依賴相互運作網路而存在。簡單地說,非線性係統公司是“含納於其中”,或更確切地說,它是“含納並建構於其中”。其他的階層也適用於同樣的道理,例如課稅製度和相關的服務。美國政府負責維持軍隊、聯邦調查局、國會圖書館以及其他聯邦單位的運作,沒有了這些保證,非線性係統公司就不可能再存在。對於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也是同樣的情形。

假如說工廠本身就是一個綜合體、一個相互之間具有密切聯係的綜合體,而且這個綜合體依附於更大規模的綜合體,後者又依附於更大規模的綜合體,如此循環不已。這就是我所謂的“盒組”概念,一個綜合體依附於下一個更大規模的綜合體之內。我也將其稱為“放大層次”,好比我們利用不同倍數的顯微鏡觀察組織細胞,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縮小範圍,使觀察更加仔細。

綜合體A內部相互關聯。若以非線性係統公司為例,就是指員工彼此之間的友誼、相連性、相互依賴、相互需要和相互依靠等關係,經過測量後為0.6。綜合體B包含綜合體A,兩者內部的元素的相互關係程度可能為0.4。綜合體A和綜合體C、綜合體D或更大規模綜合體的相互關係則更低。換句話說,綜合體A內部的改變會影響綜合體A內的所有關係,但是綜合體A的改變對綜合體B、C、D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也可以這麼說,非線性係統公司所有好的或壞的改變,都會對德爾瑪市、南加州、加利福尼亞州、美國、西方世界或全世界造成影響。綜合體愈大,所受的影響力也就愈小。非線性係統企業的員工失業或是工廠倒閉等事件,都會對德爾瑪市造成極大的傷害,加利福尼亞州當然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對中國的影響可能不是很明顯,但輕微實質性的影響確實存在。

內部綜合體的影響會比交互綜合體的影響要強。中國、保加利亞、伊朗或其他地方的改變,也可能會影響非線性係統公司以及企業內部的員工。員工自己可能永遠不會察覺,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它的效應是可測量的、可辨認的。而且從實用角度看,它確實存在的。美國政局的動蕩或是國家元首被暗殺等事件,都會給非線性係統公司造成很大影響。

但若從理論性或實驗性的角度來解釋,這又代表什麼意義呢?所有的假設與肯定都可被測試,而這些假設與我先前提出管理政策與心理健康相互關係的觀點不謀而合。打個比方來說,世界愈好,國家就愈好,地方政府就愈好,企業愈好,經理人愈優秀,員工愈優秀,產品愈精良。這隻是概括性的敘述,我們還可以分解成10000種可測試的假設。當然,整件事也完全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陳述。員工就愈好,產品愈好,經理人就愈好,企業就愈好,社區就愈好,州政府就愈好,國家就愈好,世界就愈好。各個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賴。而這些也是可以被測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