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新中小企業檢驗監管方式的思考(1 / 2)

創新中小企業檢驗監管方式的思考

國際經貿

作者:倪衡

摘 要:隨著我國外貿形勢的變化,檢驗檢疫監管方式也麵臨著調整,變過去的精細化管理為宏觀管理、信用監管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如何完成這一轉變?本文從我國出口商品較為集中的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指出了目前的監管方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創新中小企業檢驗監管方式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驗證 誠信管理 動態調整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我國出口貿易格局、方式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當天下單、隔天到貨的情況將屢見不鮮,這對物流通關的速度、企業監管的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檢驗檢疫企業監管方式多年來沿襲了抽檢放行和企業監管雙管齊下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把控了產品質量,但與快速、便捷的物流通關要求相矛盾,影響了出口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一、轉變檢驗監管思路的迫切性

中小企業是商品出口的主力軍,據統計,我國60%以上的商品出口來源於超過40萬家中小企業,目前,在對諸多中小企業、各類出口產品的檢驗監管工作中,現行的工作模式麵臨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1)傳統檢驗監管模式不能滿足現代物流要求。(2)在對中小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中,質量誠信管理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3)隨著國際環境的不斷變化,中小企業出口形勢也麵臨嚴峻考驗,《質量發展綱要》頒布後,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再次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因此,無論從企業層麵還是國家宏觀層麵,企業是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意識都亟待加強。

二、轉變檢驗監管思路的幾點思考

針對這些問題,作為一名一線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在總結日常工作的基礎上,結合目前的檢驗監管方式,作了一些思考。

1.突破傳統檢驗監管思路,試行行業內驗證放行

分類管理的核心是企業質量保證能力評定和產品風險分析)。在一些重點敏感、風險高的產品上,將檢驗監管的資源重點分配和覆蓋上去,但另一方麵,在一般風險這一層級產品中,確實也存在一些本身對安衛環的要求較低,在出口法檢目錄內合格率長期保持穩定,企業質量保證能力個體差異對產品影響小的出口商品,這類企業往往具有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低、通關速度要求高等共同點。針對這些情況,如果在相應行業內實施驗證放行,甚至實施行業免驗,對此類企業的監管參照驗證監管或者信用監管企業來執行,一方麵可以解決人力資源與業務發展的矛盾,另一方麵對於企業來說也相應的提高了通關速度,贏得了競爭力。但同時也要提高其違法成本,一旦在日常監管中發現不符合項尤其是涉及企業質量誠信的項目,可按照分類管理相應降類條款加嚴處罰。

這一構想的本質,就是加快部分附加值低、風險低的出口商品的通關速度,這不僅節省了本就緊張的檢驗檢疫人力資源、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高風險產品的監管工作中去,也使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小、快、靈的優點得以更好發揮(同時也改變我們對企業的管理重前置審批,輕視後續監管的短板。這些企業產品風險低、批次多、通關速度要求高的特點契合後續監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