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欠發達地區現代商貿服業可持續發展(1 / 3)

欠發達地區現代商貿服業可持續發展

商業視角

作者:王娟娟

現代商貿服務業是經濟發展高效化、社會分工精細化的產物,是依托電子商務等高技術手段以及現代經營方式、組織形式、管理觀念而發展起來的服務業,是以金融保險業、信息傳輸和計算機軟件業、租賃服務業、科研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房地產業及居民社區服務業為代表的產業,既涵蓋新興商貿服務業,也涉及傳統商貿服務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汙染少等特點。立足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商貿服務業緩步前行的發展模式己經成為落後地區發展的“短板”。為盡快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提高這一“短板”的“高度”,提升區域經濟增量,為其他產業發展搭建更優質的平台,應深入探討欠發達地區現代商貿服務業可持續發展問題。

一、欠發達地區現代商貿服務業發展環境分析

1.區位環境分析

(1)區域定位。我國地處歐亞大陸東南部,自北向南有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等5個氣候帶。地貌類型複雜,由西向東形成了三大階梯:第一階梯是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階梯從青藏高原的北緣和東緣到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之間,海拔1000米-2000米;第三階梯為我國東部地區,海拔低於500米。獨特的氣候和地貌特征是我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農田、城市等各類陸地生態係統發育和演變的自然基礎,也是導致生態係統敏感性高的根本原因,而我國欠發達地區基本分布在生態脆弱性較高的敏感區。就土壤侵蝕敏感性而言,黃土高原、西南山區、太行山區、漢江源頭山區、大青山、念青唐古拉山脈、橫斷山地區等為極度敏感區,燕山、川西、滇西、秦巴山地、貴州、廣西等地為高敏感區;就沙漠化敏感性而言,準噶爾盆地、克拉瑪依沙漠邊緣、吐魯番盆地、巴丹吉林沙漠等地為極度敏感區域,疏勒河北部、柴達木盆地南部、呼倫貝爾高原、河套平原、陰山山脈以北等地為高敏感區;就士地鹽漬化敏感性而言,羅布泊、黑河、渾善達克沙地、西遼河河穀平原等為極度敏感區;就石漠化敏感性而言,遵義、貴陽、六盤水、百色、廣西等地為極度敏感區;就凍融侵蝕敏感性而言,青藏高原為極度敏感區,阿爾泰山、天山、祁連山脈、昆侖山脈、橫斷山脈、大興安嶺等地為高敏感區。可見,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欠發達地區大多為生態高地,這些區域同時具有極為重要的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洪水調蓄等生態功能,因此其經濟社會發展應以確保生態係統功能正常發揮為前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通達程度。欠發達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滯後是導致其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原因之一,但其對很多區域發展的製約作用在逐漸縮小。比如,甘肅省地處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交彙地帶,位於黃河中上遊,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是中國大陸架的地理中心,是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是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獨特區位優勢。天然的中心區位優勢為甘肅省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提供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等支持,而這正是現代商貿服務業發展所需要的。物流有利於促進物流業的發展,資金流有利於促進金融業的發展,信息流有利於促進信息業的發展,人流有利於促進旅遊業的發展。非中心地區無法比擬的便捷條件,決定了甘肅省不僅要為本省提供優良的現代商貿服務,還可擴展到周邊地區乃至國際市場,潛在市場需求無限。這種地理優勢是甘肅省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良好的基礎條件。

(3)物流發展。近年來,欠發達地區物流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例如,2009年國務院頒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甘肅省會蘭州作為西北物流區域中心之一歸入全國重點發展的九大物流區域,將蘭州市劃為21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之一,成為十大物流通道中兩大物流通道(東部沿海與西北地區物流通道、西北與西南地區物流通道)的必經之地。2010年,甘肅省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2399.63億元,全社會貨運量達到2.91億噸,貨物周轉量達到1607.25億噸公裏,以公路和鐵路運輸為主的貨物運輸量分別占總運輸量的82.91%和 16.98%。甘肅省從事物流的各類企業近3000家,從業人員30多萬人,占甘肅省總就業人數的1.34%左右。目前,由鐵路、公路、民航、水運、管道運輸方式組成的立體物流運輸網絡己初具規模,物流信息化建設步伐日益加快,己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數字化信息資源體係。甘肅省物流業發展擁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而物流基礎設施水平的不斷提升是其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的堅實基礎。

2.政策環境分析

(1)西部大開發。我國欠發達地區大多位於西部,但西部大開發這項長期計劃實施以來,對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中,國家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可謂前所未有。2012年2月公布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要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與體製環境,努力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要完善金融組織體係,支持金融機構在西部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壯大地方金融機構規模實力;要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體係,積極發展現代運輸方式和第三方物流,建設大型物流樞紐,發展全國性、區域性與沿邊口岸物流中心;要大力發展信息谘詢、人力資源服務、科技服務等服務業;要依托豐富的旅遊資源,深挖文化內涵,打造富有西部特色的旅遊產品體係;要重點培育一批跨區域精品旅遊線路;要大力發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的製定將使欠發達地區現代商貿服務業從中獲益。

(2)經濟新區建設。為縮小區域發展差距,近年來國家著力扶持欠發達地區經濟新區建設,如設立關中——天水經濟帶,成立蘭州新區,批準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等。以甘肅省為例,2010年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要大力支持蘭(州)白(銀)核心經濟區率先發展,著力推動平(涼)慶(陽)、酒(泉)嘉(峪關)經濟區加快發展,全麵促進武威張掖河西走廊綠色經濟區,以金昌、白銀等為重點的循環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等組團的協調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提出要加快推進甘肅省國家高速公路建設,開工建設安西至星星峽、永登至古浪等國家高速公路,加快推進蘭州、天水、酒(泉)嘉(峪關)、平涼等公路運輸樞紐及物流園區建設,積極推進蘭渝鐵路、西(安)平(涼)鐵路建設,加快推進蘭州集裝箱中心站建設和蘭州鐵路樞紐改造。在資金支持方麵,提出要向甘肅省傾斜,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其他中央專項資金要加大對甘肅省的投入力度,統籌考慮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中央投資補助。

(3)地方政策鼓勵。為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在充分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各欠發達地區也從自身實際出發,製定了相應的地方配套政策,以鼓勵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以甘肅省為例,《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服務業,構建現代產業體係;要著力培育和發展物流、旅遊、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業,不斷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水平;要按照“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加快蘭白經濟區建設,推進河東地區融入關天經濟區,促進河西地區發展;要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充分發揮優勢,推動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產業強省轉變;要專門設立“省長金融獎勵基金”,以獎勵對地方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金融機構,促進金融業發展,以便為服務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要製定《甘肅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以促進物流業快速發展,推動服務業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