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銀行業投資北部灣經濟區的前景研究(1 / 2)

台灣銀行業投資北部灣經濟區的前景研究

區域經濟

作者:李春妮 薑雁秋

摘 要: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的發展麵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亟需銀行業的支持,為台灣銀行業的進入該地區提供了契機,必須對其進入北部灣經濟區的投資前景進行研究。

關鍵詞:北部灣經濟區 SWOT分析 盈利能力

一、北部灣經濟區銀行業的發展狀況

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促進了該地區銀行業的成長,呈現出總量增長、質量提高、效益趨好的良好發展態勢,也凸顯出綜合實力不強,金融生態環境欠佳等不足。

首先,大量外來銀行入駐,豐富了銀行種類,但網點分布不均。通過加大對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政策支持,“引銀入桂”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該地區的金融體係仍不健全,不能滿足實體經濟的多元化金融需求。體現在仍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主,集體性、地方性、股份製等金融機構占比重不大、網點少且分布不合理。尤其體現在外資銀行落戶少,缺乏金融租賃,財務公司及資信評級等金融機構等方麵。

其次,銀行業經營水平提高,盈利能力增強,但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通過實施差別化監管和分類指導,銀行業服務小企業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體現在銀行存貸款跨越式增長方麵。經營效益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全年廣西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經營利潤140.32億元,同比增長24.67%,增幅同比提高3.01%,利潤占全區的59%。雖然業績上有所上升,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北部灣經濟區銀行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仍然較低。

再次,金融生態環境堪憂。體現在該地區銀行業的風險識別和控製能力水平未能滿足新的金融生態環境要求等方麵。外來企業及資金的大量進入使該區域的金融環境變複雜,但配套政策趕不上市場變化,尤其使對銀行業的監管和對企業的服務體係、信用風險等方麵。相較全區銀行業,北部灣經濟區的不良貸款總量較高,占比較大。廣西區內銀行不良貸款5家重點監測客戶中,北海就占了3家。

同時,銀行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機製不健全,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銀行經營管理人才在區域的“體內循環”,導致骨幹人才變分散,多家銀行的經營理念和產品營銷方式更為趨同。因廣西培養銀行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高校較少,高端優秀的金融人才供給不足,導致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跟不上市場需求。

二、台灣銀行業進入北部灣經濟區的SWOT分析

1.優勢

(1)語言和文化淵源。基於共同的文化傳統和語言環境下,雙方的交流和溝通上實現無障礙,使得台灣銀行對該區域的投資環境、發展方向及優惠政策的了解更為深入,能較好地與地方政府展開合作,開拓業務。

(2)先進的銀行業經營管理經驗和優秀的金融人才儲備。台灣銀行業與國際接軌程度高,在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金融產品銷售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使在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方麵。台灣金融市場發展較快,在對銀行也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方麵有獨到之處,激烈的金融領域的競爭讓台灣儲備了大量的金融人才。

(3)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受西方金融自由化思想的影響,台灣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推進利率自由化、彙率自由化及銀行業務自由化,促使銀行業市場更活躍和更具競爭力,已基本步入平穩的發展軌道,銀行股的超額收益體現了台灣銀行業強勁市場競爭力。

2.劣勢

(1)業務基礎薄弱,贏得客戶的信任及認可還有待時日。與大陸其他銀行相比,台灣銀行在該區域內的業務基礎薄弱,客戶群較少,企業需要時間去了解台灣銀行業,需要逐步地用業績來取得企業客戶的信任及認可。

(2)對不良信貸的判斷力較弱。因所處經濟環境、經營管理製度、業務處理方式等方麵與該區域內的銀行有很大的差異性,台灣銀行業在入駐初期對一些不良信貸的判斷力較弱。

(3)資金投入不足,網點少。作為外資進駐北部灣,出於對風險的考慮,不會大膽的過多投入資金,所以在資金上會不足,開設的網點也比較少,必然會直接影響業務的開展。

3.機會

(1)良好的發展的勢頭將會帶來高效的盈利。在區域經濟開放和合作戰略的推動下,北部灣經濟發展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將會給台灣銀行業投資北部灣經濟區帶來高效的盈利。

(2)政策支持。ECFA的簽訂為台灣銀行業進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投資合作創造了新契機,並提供了製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