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峨山旅遊資源開發探討(1 / 3)

老峨山旅遊資源開發探討

區域經濟

作者:楊娟 嚴冬

摘 要:老峨山旅遊景區的旅遊資源具有種類多樣、曆史悠久、深厚文化內涵等特點。目前,老峨山旅遊景區在旅遊資源整合、景區主題、管理製度、旅遊產品包裝等方麵存在問題。本文就老峨山旅遊資源條件及其現狀進行分析,並對老峨山旅遊主題定位及交通、服務、 住宿、餐飲、娛樂、零售等環節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老峨山 宗教旅遊 生態休閑旅遊 旅遊資源開發

老峨山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城西10公裏張場鎮、王場鄉、順龍山轄區內,是峨眉山的姊妹山,原名“老峨眉山”,海拔1200米,幅員麵積11 .8平方公裏。其中,林區麵積1.3萬畝,突兀一峰獨峙,雄踞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山中景點眾多,有金頂、鏵頭懸空、老虎坪、舍身崖、千年古銀杏、佛光台、一線天、澄懷湖、金峽湖等30多個景點,且多數景點與峨嵋山的景點同名。景區五湖環繞,山水交融,氣候四季宜人,是集宗教朝聖、心靈靜養、休閑度假、避暑、拓展訓練等功能於一體的風景區。

一、老峨山旅遊資源總體評價

1.生態環境優越

老峨山旅遊景區屬亞熱帶濕潤區季風氣候,其顯著特征是:四季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冬春幹旱、夏雨豐沛,日照偏少,陰天多。景區擁有林區麵積為1.3萬畝,動植物品種繁多,生態環境優越,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較高,屬成都近郊少有的生態型“天然氧吧”。景區的自然旅遊資源單體占老峨山旅遊資源總數的52.9%,優越的生態環境為景區打造生態旅遊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2.優良級旅遊資源比重大,發展潛力大

老峨山旅遊景區旅遊資源較為豐富,通過實地調查,其旅遊資源分布在7個主類,8個亞類,10個基本類型,共17個旅遊資源單體。優良級旅遊資源占老峨山旅遊資源總數的82.4%,普通級旅遊資源占老峨山旅遊資源總數的17.5%。雖然老峨山的旅遊資源較少,但是優良級旅遊資源占總旅遊資源的比重大。有利於對景區開發的定位和打造。

3.宗教曆史深厚,文化源遠流長

老峨山的宗教文化、茶文化曆史悠遠。根據地方史記記載了解,老峨山佛教盛行,香火旺盛,老峨山是中國最早傳入佛教的名山之一,始於漢,興盛於唐、宋、元、明、清,山中共建有48座寺廟;唐代開元年間,道教傳入老峨山,先文在山中建了36庵堂,有近400名道士修行山中。現景區仍有佛教文化建築萬年寺、寶子寺和道教建築九老洞、仙人洞等,這些文化建築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內涵,將天然美景和曆史文化於一體。

4.旅遊資源類型多樣,滿足遊客不同需求

老峨山旅遊景區旅遊資源類型多樣,包含了地文景觀類、水域風光類、生物景觀類、天象與氣候景觀類、建築與設施類、旅遊商品類和人文活動類。老峨山的地文景觀類旅遊資源有九老洞和東坡嶺等,集自然與人文曆史,豐富了景區的文化曆史,讓遊客了解當地地文景觀的產生與演變的曆史,可滿足遊客在審美、求知、求異、科考等方麵的需求。建築與設施類旅遊資源有萬年寺、鏵頭懸空等,遊客可以從建築與設施類旅遊資源中增加曆史、建築和科學方麵的知識,還可從中了解當地的建築風格和傳統習俗。人文活動類旅遊資源包括老峨山茶文化節和遊山文化經貿交易會(朝山會),其不僅代表了當地的人文特色,是遊客最容易參與的部分,增加遊客互動,而且豐富了旅遊景區的曆史文化底蘊和旅遊景觀美的內涵。

二、老峨山旅遊資源的開發現狀與存在問題

1.開發現狀

2010年老峨山旅遊景區被評定為國家級“AAA”風景區。“成都南來第一峰,快樂休閑老峨山”為老峨山旅遊景區的旅遊品牌形象,其現已在四川省內旅遊市場擁有一定的知名度,是自駕旅遊和團隊旅遊的理想目的地。老峨山旅遊景區目前采取“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運營模式,2005年5月至今,由四川省老峨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對景區的主要經營旅遊項目進行開發、銷售和管理[1]。眉山市丹棱縣縣委、縣政府成立老峨山管委會,采取多種措施,支持老峨山旅遊風景區的發展。老峨山旅遊景區近來被列為眉山市重點打造的精品休閑度假旅遊區。眉山市丹棱縣縣委、縣政府將老峨山風景區其列入了其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計劃用5年時間投入1.2億元,將老峨山打造成“AAAA”級景區。現在老峨山旅遊景區開放了30多個景點,已投入6900多萬元,完成了老峨山賓館、翠竹苑片區、神靈聖景、景區遊道、形象山門、售票處等工程建設,形成了基本的接待能力。

2.存在的問題

(1)管理權責模糊,管理人員知識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