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中國人早就放出風來,他們要錢,似乎對於他們來說,他們需要的也緊緊是錢,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最缺的恰恰是錢,如果你要這個我們就沒有辦法了。”
“哈伊姆,我們號稱控製了整個美國,而美國控製了整個美洲,相當於我們控製了整個美洲,說的不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經濟勢力嗎,難道讓他們出一點錢支持猶太複國都不行嗎?”
戴維·本-古裏安這話其實是說給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代表聽的。
羅斯柴爾德家族代表笑了笑,他道:“戴維閣下,我很理解您的想法,一直以來我們家族也是不予餘力的支持複國,這點在做的諸位讀可以證明,我們出錢是最多的,至於以後我們還會拿出更多的錢去支持猶太複國,就算複國了,我們也會支持國家建設。”
戴維·本-古裏安被他這麼一說很不好意思,本來想要刺激一下對方,沒想到對付卻不接招,反而順著自己的話說,但是這話說了又跟沒說一樣,他隻能道:“那你們是願意出錢了!”
代表道:“隻要是為了猶太人複國,就算傾家蕩產,我本人也在所不惜,但是家族的東西我無權做主。”
“那我去見見你們的家族族長吧!”戴維·本-古裏安平靜的說道。
老羅斯柴爾德主要在德意誌聯邦經營古董和古錢幣生意。1780年,三子內森前往英國曼徹斯特,羅斯柴爾德家族開始經營紡織品進出口生意。拿破侖戰爭時期,英國和歐洲大陸貿易中斷,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競爭中打敗巴林兄弟接受了英國政府委托,負責運送貨幣給在歐陸同法國作戰的威靈頓元帥,開始涉足銀行業和債券業。羅斯柴爾德家族憑借遍布歐洲各地的信息收集網絡,建立了國際債券交易市場,並且提前一整天得知了拿破侖在滑鐵盧戰敗的消息,在交易市場上控製了英格蘭銀行,進而迫使英國將貨幣發行權交由私人銀行家控製。 戰爭之後,羅斯柴爾德家族以貸款人的身份,先後控製了英國、法國、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的金融市場,成為“猶太人之王”。現在巴勒斯坦猶太集結地還有為數眾多的以羅斯柴爾德為名的街道和城鎮。
185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積累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財富。鼎盛時期,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政府幾乎都曾向他們家族貸款,到了20世紀初的時候,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家族所控製,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累積了相當於50萬億美元的財富。
盡管這些數據不是很確切,盡管戴維·本-古裏安也知道猶太家族在歐洲的財產,特別是歐洲大陸的財產隨著德軍的進攻而化為烏有,但是戴維·本-古裏安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資產主要在英國,連英國的貨幣都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發行,羅斯柴爾德家族肯定能支付的其那筆複國費。
英國控製了世界四分之一的領土,還在其他地方有各種利益,英國每年的稅收幾乎被羅斯柴爾德家族收入囊中,他不相信羅斯柴爾德家族沒錢。
至於美國雖然不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一家獨大,但是也差不多了,1865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認為美國經濟不會大幅度發展,於是把它在美國的分行都撤銷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致命失誤,也直接導致了摩根家族的興起。自此,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機構和資產全軍覆沒,僅依賴在英國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機構艱難恢複,但是這隻是一時的。
1895年,美國已經成為最具潛力的新興市場大國,猶如後世的中國,不過它有著一個致命的弱點—黃金極度匱乏。四年前,美國政府遭遇了嚴峻的黃金擠兌危機,財政部的黃金儲備僅剩下4000萬美元,而且每天還在以200萬美元的速度流失。
就在這個時候,當時全球金融中心倫敦私人銀行家中的沙皇—羅斯柴爾德家族出場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紐約的代表小奧古斯特·貝爾蒙和家族在美國扶持的金融寡頭—摩根乘坐火車來到華盛頓,要求與總統克利夫蘭談判。在談判過程中,一位職員進來告訴財政部長—政府的黃金儲備僅餘900萬美元(12.3噸)。摩根威脅道:“15:00之前,政府的黃金儲備就會耗盡。”這時克利夫蘭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作為美國民選總統,代表人民利益的他順勢向羅斯柴爾德家族低下了頭,從此美國不再真正屬於美國人民,而是成為羅斯柴爾德家族等國際銀行家寄生控製的新興大國、日後的超級大國,直到今天仍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