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遇到強敵或陷於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原文】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計名探源】此計語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檀公指南朝名將檀道濟,相傳著有《檀公三十六計》,但未見刊本。此外,我國古代其他兵法也有論述。《淮南子·兵略訓》:“實則鬥,虛則走。”實是指力量強大,虛是指力量寡不敵眾,也是強調在無把握取勝時,要使用一個“走”字。我國另一部兵書《兵法圓機·利》也有:“避而有所全,則避也。”避,指主動回避,撤退;全,指保全。意思是說,撤退能保全力量,就應該撤退。
因此,“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是指在我遇敵的情況下,為保存實力,主動撤退。所謂上計,不是說,“走”在三十六計中是上計,而是說,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方有幾種選擇:一、求和,二、投降,三、死拚,四、撤退。四種選擇中,前三種是完全沒有出路的,是徹底的失敗。隻有第四種,撤退可以保存實力,以圖卷土重來,這是最好的選擇,因此說,“走”為上。
【古代戰例】
鴻門宴
司馬遷的《史記》,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曆史著作。《項羽本紀》是《史記》當中出色的經典篇章。《鴻門宴》,則是《項羽本紀》中重要而又精彩的段落,其中劉邦成功地運用了“走為上”的策略,避開了項羽的鋒芒,這也成為此後項羽悲劇命運的一個重要開端。
話說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鹹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穀關,項羽入鹹陽後,劉邦則在灞上駐軍。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麵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迫在眉睫。
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驚訝無比。他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麵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裏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麼會這樣呢?”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肴,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範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他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
範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
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隻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衛士時,即命賜酒給他,樊噲一飲而盡。項羽又命賜豬腿後,問他能再飲酒嗎?
樊噲說:“我死都不怕,區區的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
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樊噲便挨著張良坐下。
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順便招呼樊噲一道出去。劉邦出去後,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樊噲說:“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麼還要告辭呢?”於是劉邦就準備脫身而逃,叫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