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在這個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世界裏,我們的物質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自由。在物欲的驅使下,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們每一個人,幾乎從一出生就參與到了這場沒有盡頭的比賽中。我們用欲望激勵自己去奮鬥,用物質安慰空虛的心靈。得不到的,朝思暮想;得到了的,又惶惶不可終日,生怕會再失去。殊不知,用貪欲的滿足來安慰心靈的空虛,就像往火裏添油,隻會讓欲火更旺,而心靈更受煎熬;而過分害怕失去,隻會讓自己緊繃的神經沒有空餘去思考未來的問題,犯下很多不必要的錯誤。

中國的教育理念,講究整齊劃一,注重向孩子灌輸“接受”、“堅持”的觀念。我們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大腦不斷被塞進各種想法的過程。很多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想法”,他們按照各種主流的觀點過著自己的生活,也按主流的觀點評點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生也許並不快樂,不過他們都會認為是自己還不夠努力,或者運氣太差,從來不會懷疑是不是這些觀點本身就有問題。

你是否想過,你追求的可能並不是你想要的,你一直以來奮鬥的方法,可能不是最適合你的。許多看來理所當然的想法,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可能隻會發現自己的盲從和無知;許多人人皆願擁有的東西,並不是那些東西真的人人都喜歡,可能隻是人們的盲從和想象,才讓那些東西流行起來。

有位哲人說過:“生活就像鞋子,舒不舒服隻有自己知道。”沒有自己的想法的人,就像在用別人的腳來挑選自己的鞋子一樣,他們是不可能找到幸福的生活的。隻有敢於按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生活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中國傳統的文人,莫不以做官為人生追求,陶淵明卻吟誦著:“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毅然棄官歸農,過起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今天我們讀到他的詩,依然可以感覺到他的閑適自在。

20世紀前期的美國,人人都以發財為人生追求,然而當時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卻在晚年把自己的大部分財產捐獻給了慈善事業,開美國富豪讚助慈善事業的先河。他的慈善事業至今仍然造福人類。

洛克菲勒曾經說過:“要讓金錢做你的奴隸,而不是讓你成為金錢的奴隸。”今天,我們可以套用這句話來說:“要讓你來主導生活,而不是讓生活奴役你。”如果現在的生活怎麼也不能讓你滿意,何不換換想法,想一想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另給自己找到合適的活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