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強大起來(3 / 3)

運動員很早就會發現自己跑得比別人快,跳得比別人遠,幾乎從小就不同凡響,被發掘後,尤其是在教練的指導與訓練下,進步更快。但大多數人很少有特別突出的才能,多半是同時具有多方麵的能力,卻沒有一樣一枝獨秀。

不論你決定從事哪一行,如果你本身令人失望,或個人表現欠佳(對這一點請誠實麵對自己),那麼就要勇敢地放棄一切,重新再來!

我們從生命的一開始,命運就在別人手裏掌控著,父母和老師手握獎懲大權,還不斷諄諄教誨:聽話,做一個好孩子/好學生,你就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掌控自己的命運。

可是,當我們沿著教育家設置好的路途走到盡頭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工具。然而工具再好,如果不會利用,它也毫無用處。

應該說,高學曆的人有才能,本身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從小到大,他們一直在積累能量,可是從沒有人教過他們如何運用這股力量。更為悲慘的是,他們沒有利用這股力量的念頭,他們隻是等待別人來利用。那些沒有學曆的人,隻是因為懂得了如何利用這股力量,所以成為了成功人士。通過這一點,我們也應該明白,才能和成功是兩回事,不能在它們之間畫等號。

我們要成功,不僅要有才能,還要學會如何運用才能。正是因為不會運用才能,眾多高學曆的人空守著五鬥才富,卻隻能喊:伯樂難求,懷才不遇。其實,隻有自己是你的伯樂,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別人無法讓你成功,隻有自己才能讓自己成功。

隻要行動,“不可能”也會可能

德國陸軍教範上曾有這樣一個信條:當戰場情況不明朗時,什麼都不做比采取了錯誤的行動危害更大。戰場上大部分時間,指揮官掌握的都是很少的信息,如果消極等待情況明朗,那麼很有可能被敵人先下手為強。戰爭如此,人生也不例外。有時候我們都要麵臨很多不確定性,這時,最好的選擇是先行動起來,隻要行動起來,就可能創造種種可能。

國王想委任一名官員擔任一項重要職務,於是就召來了文武大臣,想看他們誰能勝任。

國王說:“我有個問題,想看看誰能解決它。”國王領著這些人來到一座大門——一座誰也沒有見過的巨大的門前。

“你們看到的這扇門,不但是最大的,而且是最重的,你們當中有誰能把它打開?”

許多大臣見到大門後搖頭擺手,有的走近看看,有的則無動於衷。隻有一位大臣,他走到大門前,用眼睛和手仔細檢查,然後又嚐試了各種方法。最後,他抓住一條沉重的鏈子一拉,這扇巨大的門開了。

國王說:“那個要職是你的了。”

其實,大門並沒有完全關死,那一條細小的縫隙就隱藏在嚴密的假相中,任何人隻要仔細觀察,再加上有膽量去試一下都能打開它。很多人不敢去追求夢想,不是追求不到,而是因為在沒有開始追求的時候,他們就在心裏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他自己:成功是不可能的,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局限於自己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卻沒有勇氣嚐試一下,這就是許多人與機會失之交臂的原因。

“NothingisImpossible!”這是一句廣告語,但是其意義遠遠超過廣告本身。每當巨大的廣告牌映入眼簾,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放慢腳步,並對自己喃喃地念一遍:NothingisImpossible!然後,闊步前進。這句話仿佛是句咒語,是句能夠補充力量和勇氣的咒語。“沒有不可能”,就是令人神往的種種“可能”。

談到“不可能”這個觀念,不禁想起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使用的奇特方法。年輕的時候,他抱著成為一名作家的理想,為實現這個夢想,他知道自己必須精於遣詞造句,而詞典就是他的工具。但是,由於家境貧窮,希爾接受的教育並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實現的。

年輕的希爾並沒有放棄,反而更加立誌實現雄心壯誌,他存錢買了一本最好、最完整、最實用的詞典,他所需要的詞都在這本詞典裏麵,而他立誌要完全了解、掌握和運用這些詞。他首先做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這個詞,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丟掉。於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這個詞的詞典。此後,他把所有的事都建立在這個前提下。對一個渴望成功、想超越別人的人來說,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當然,並非建議你也從你的詞典中把“不可能”這3個字剪掉,隻是建議你從你的頭腦中把這個觀念鏟除掉。談話中不要提到它,想法中要排除它,態度中要去除掉它。無情地拋棄“不可能”,不再為它提供各種理由,不要再為它尋找種種借口。把這個詞和這個觀念永遠拋開,用光明燦爛的“可能”ssible)來代替它。而“可能”這個詞的意思也就是——你認為你行,你就行。

“impossible”是“不可能”的意思,但是世間沒有絕對的“不可能”,隻要你認真去做,那麼“impossible”(不可能)就會變成“I’mpossible”(我是可能的)。千萬不要簡單地看待它,它將扭轉一切“不可能”為“可能”,它會將山重水複變成柳暗花明,隻要你主觀上去努力、去實現,就沒有什麼不可能。

1986年,在墨西哥奧運會的百米賽道上,美國選手吉·海因一舉突破了百米10秒大關,創造了當時人們認為不可能的9.9秒的世界紀錄。這時,吉·海因說了一句話:“上帝啊,那扇門原來是虛掩著的!”隻要你願意,一定有一扇門隨時為你打開,隻要你努力去做,你就一定能把那扇門打開。

當拳王阿裏第一次走入拳擊欄,瘦弱的他令觀眾認為不出5個回合他就會被打趴下。然而,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在一生61場比賽中,創造了56勝5負的拳壇神話,成為拳擊史上第一位三度奪得世界重量級冠軍、獲得“20世紀最偉大運動員”榮譽的拳王。他說過一句話:“不可能’隻是別人的觀點,是挑戰,絕非永遠。”

許多人喜歡在還沒有做一件事之前就先給自己下結論,“做不到”、“不可能”、“沒辦法”……如果愛迪生覺得“不可能”,怎麼能成為發明大王?如果萊特兄弟覺得“不可能”,怎麼能發明了飛機?如果楊致遠覺得“不可能”,怎麼能創立了雅虎……

完成不可能的超越,才是最華彩的生命樂章。男人如此,女人亦如此。一個成功者的一生,必定是與風險和艱難拚搏的一生。許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實隻是功夫未到。

戰勝自卑,你才能強大起來

我們都是凡人,這就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不完美的一麵,這種不完美難免使人產生自卑心理,所不同的隻是有的人能夠自我暗示和激勵,將這種心理造成的消極影響減至最低。隻有當一個人戰勝了自卑心理之後,他才算贏得了人生的第一場勝利。

許多人的失敗其本質並不在於事情本身,而在於他們自身,在於他們內心深處潛藏著的那種自我否定和評判。如果一個人的一生總是讓這種自卑跟隨,希望也就遙遙無期了。人生還有什麼意義?要想獲得成功,就應該讓自卑轉變成前進的動力而非阻力。

伊爾·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榮獲普利策新聞獎的黑人記者。他勇敢勤奮,功績卓越,創造了美國新聞史上的一個奇跡。他在回憶自己童年的經曆時說:“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那時,我父親是一名水手,他每年都要往返於大西洋各個港口之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也許一生隻會像父親所工作的船隻一樣,漂泊不定。”

伊爾·布拉格9歲那年,父親帶他去參觀凡高的故居。在那張著名的吱嘎作響的小木床和那雙龜裂的皮鞋麵前,布拉格好奇地問父親:“凡高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畫家嗎?他難道不是百萬富翁?”父親回答他說:“凡高的確是世界著名的畫家,同時,他也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不富裕的人,而且是一個連妻子都娶不起的人。”

又過了一年,父親帶著布拉格去了丹麥,在童話大師安徒生牆壁斑駁的故居,布拉格又困惑地問父親:“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可是,這裏的房子卻這樣破舊。”父親答道:“安徒生是個鞋匠的兒子,他生前就住在這棟殘破的閣樓裏。皇宮隻在他的童話裏才會出現。”

從此,布拉格的人生觀完全改變了。他不再自卑,不再以為隻有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才會出人頭地。他說:“我慶幸有位好父親,他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而這兩位偉大的藝術家又告訴我,人能否成功與貧富毫無關係。”

許多時候,我們不肯放棄自己的立場,明明是一個錯誤的理解,卻由於堅持而影響了他人的言行。其實與人交往,常常是意誌力與意誌力的較量,隻有堅定的人才有更大的影響力;還應該留意的是,遇到和別人意見不一致時要有根據地分析,不要單單因為他人的堅持而影響了自己的想法。

希望是附著於堅持的,隻有堅持才有希望。堅持己見是對自己的負責。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他們以為別人所有的種種幸福是不屬於他們的,以為他們不配擁有幸福,以為他們是不能與那些命運特佳的人相提並論的。然而他們不明白,正是這樣的想法讓他們失去了他本該擁有的幸福。

有許多人往往認為世界上被稱為最好的東西是與自己沾不上邊的,人世間種種善、美的東西,隻配給那些幸運的寵兒獨享,對他們來講是一種奢望。但克裏蒙特·斯通說過,一個人如果將自己沉迷於卑微的信念之中,那他的一生自然也隻會卑微到底,除非有朝一日他自己醒悟過來,敢於抬起頭來要求“卓越”。世間有不少原本可以成就大業的人,他們最終卻是平平淡淡地老死,度過自己平庸的一生,就是因為他們對於自己期望太小、要求太低的緣故。

長期被自卑情緒籠罩的人,會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還會引起人的生理變化,對心血管係統和消化係統產生不良影響。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會影響心理變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比如有一個大學生由於來自貧困邊遠的山區,父母都是整日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所以他的經濟來源比起同宿舍的5個人要差很多。別人過生日時請客吃飯、買高檔品牌的衣服,都讓他產生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於是他拚命地想在學習上超過別人來彌補經濟上的窘迫。但是無論他怎樣努力,總是無法擺脫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經濟壓力,於是他變得極度自卑,這種自卑心理壓得他難以喘息,最後得了精神分裂症。

自卑是人生潛在的殺手,不論屬於哪一種表現形式,一旦發現自己錯了,都應當加以調節和根除。自信是克服自卑最有力的武器,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卑,你將一事無成;你自信,你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實現你的價值。盡管蘇格蘭哲學家卡萊爾曾說:“自卑和自我懷疑是人類最難征服的弱點。”但自卑並非不可消除,它也並不可怕。不是說消除自卑感,就是讓我們完全去掉自卑,而是讓我們不要被自卑所壓倒,建立起戰勝自卑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