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17日,《福布斯》雜誌的封麵故事這樣描寫一個中國的企業家:深凹的顴骨,卷曲的頭發,淘氣的露齒笑,一個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怪怪”的人,成功地做到了很多自認為聰明的人無法辦到的事:他是中國第一個對互聯網的商業用途做出探索的人,並因此被國外媒體稱為Mr。internet;他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子交易網站。他是國內第一個登上《福布斯》封麵的經濟人物,他的公司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學院選為案例;2003年7月英國首相布萊爾來訪上海時點名要求見麵的六位企業家中,他是其中一位。
他就是馬雲。
1964年,馬雲出生於杭州一個貧困的家庭裏。
大學畢業後,馬雲進入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在課堂上,他的教學模式和其他老師不同,他很少帶教案,喜歡隨心所欲地坐在講台上授課,這一舉動在當時被同行視為異類,但卻被學生喜歡得不行。
1995年,馬雲到了而立之年,這一年他被評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給他外辦主任的位置。但生性活躍的馬雲對這些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毫無興趣,他開始了深深的思考,他認為自己的性格是那種敢於嚐試,敢於冒險的類型,而且自己善於言談,溝通能力強,渴望做有挑戰性的工作,自我創業倒是更符合自己的性格。於是,他立馬不幹,主動辭職了。
如果說當時馬雲沒有對自己的性格進行一番準確的定位,沒有找到自己的性格優勢,那麼在芸芸眾生的大千世界就會多了一位平凡的教師,而少了一個叱吒網絡界的經濟奇才。
有了創業的想法,一直相信“時不我待,舍我其誰”的馬雲就立即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他找了個學自動化的“拍檔”,加上妻子,一共三人,懷揣兩萬元啟動資金,租了間房,就開始創業了。1995年4月,馬雲成立了中國黃頁互聯網公司——海博網絡,做“中國黃頁”業務。
最初,“中國黃頁”的業務形式主要是專門給企業做主頁,一張主頁2000字,一張彩照,中英文對照,收費2萬元人民幣。在公司成立後的很長時間裏,為了推廣“中國黃頁”,馬雲經常在杭州街頭的大排檔裏宣傳推銷自己的“偉大”計劃,旁邊有一大群人圍著他,被他滔滔不絕的口才說得一愣一愣的。在這種最簡單、最原始的廣告宣傳中,馬雲那種表現型的性格被有效地發揮出來。
就這樣,表現能力強、愛挑戰的馬雲每天出門對人講互聯網的神奇,請他們同意付錢並把企業的資料放到網上去。他在全國27個城市一個一個地開拓業務,在所有沒有互聯網的城市,他們都視馬雲為騙子。但馬雲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他天天出門跟人侃互聯網,說服客戶,說服記者,業務就這樣艱難地開展了起來。而此後的迅速發展則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第三年馬雲就賺了500萬元的利潤。
1999年2月,馬雲被邀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電子商務大會。會後,馬雲決定回老家杭州創辦“阿裏巴巴”網站。馬雲選擇杭州的理由非常簡單:遠離北京、深圳這些IT中心,人力資源相對便宜。
從上麵的敘述可見,雖然馬雲是一位愛冒險、愛挑戰的商業奇才,但是在他的性格中同樣有著“謹慎從商”的理念。從創辦“阿裏巴巴”的模式、電子網站的功能定位以及選址都經過了仔細的思考,這其中的每一步,他既發揮了自己敢於冒險的性格,又發揮了謹慎性格中的思考能力。
1999年3月10日,阿裏巴巴公司在杭州馬雲家中誕生。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建設後,www。Alibaba。com在互聯網上出現了,效果立竿見影,有一個青島商人,每年都從韓國進口一種設備,他堅信設備的產地其實就在中國,但始終無法找到。後來他偶然發現了阿裏巴巴,就在上麵發了一條求購信息,不料幾天之內就同該設備的中國廠家聯係上了!令他更驚奇的是,該廠家竟然就在青島!
一傳十,十傳百,阿裏巴巴網站在商業圈中聲名鵲起。但馬雲知道,阿裏巴巴麵臨著一個巨大的戰略選擇——國內電子商務尚不成熟,隻有利用發達國家已深入人心的電子商務觀念,為外貿服務,才是真正利潤豐厚的大魚。於是,馬雲再次發揮了他性格方麵的優勢——用自己極具說服力的口才去征服全世界。
1999年至2000年,馬雲像一隻大鳥不停息地在空中飛行,他參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經濟發達國家的所有商業論壇,去發表瘋狂的演講,用他那超人的演說天賦去宣傳他全球首創的B2B(商愛對商家交易)思想,宣傳阿裏巴巴。他相信自己就是一台永不停息的發動機,是一台促銷機器。
他一個月內可以去三趟歐洲,一周內可以跑七個國家。他每到一地,總是不停地演講,他在BBC(英國廣播公司)做現場直播演講,在全球著名高等學府麻省理工學院、沃頓商學院、哈佛大學演講,在“世界經濟論壇”演講,在亞洲商業協會演講。他揮舞著他那幹柴一樣的大手,對台下的聽眾尖聲叫道:“B2B模式最終將改變全球幾千萬商人的生意方式,從而改變全球幾十億人的生活!”他在哈佛與諾基亞總裁同台辯論,贏得台下上千人起立鼓掌!怪異的長相、雄辯而煽動性極強的口才和超越全球的商業思想,竟然綜合交融在這個枯瘦弱小的中國人身上,聽眾無不為之驚訝。
2000年7月17日,《福布斯》評價馬雲:“有著拿破侖一樣的身材,更有拿破侖一樣的偉大誌向!”
很快,馬雲和阿裏巴巴在歐美名聲日隆,來自國外的點擊率和會員呈爆增之勢!到2000年底,阿裏巴巴會員以每日增長2000名左右的速度發展,每天可收到3500條商品供求信息。700餘種商品信息按類別和國別分類。
如今,阿裏巴巴已是全球最大B2B網站,同時也被業界公認為全球最優秀的B2B網站。
馬雲的成功說明了性格是一個人從事何種職業的導向,但是對多種性格優勢上的把握則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可以說,一個人必須要發揮他性格上的優勢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比如,當教師就必須要發揮耐心的性格優勢;做市場營銷就必須發揮自己善於與別人打交道的性格優勢;做廣告就必須發揮自己思路敏捷、創意多多的性格優勢……如果你不去發揮你性格方麵的優勢,那麼不論你有多麼好的性格,都猶如拿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去切白菜一樣可悲。
不要揮霍你的時間
很多人都有浪費時間的習慣,他們沒有認識到時間的價值,而等他們了解到時間的可貴時往往已經太晚了,因為時間雖然看起來很長,但一旦過去了就永遠也找不回來了。
從前,在非洲有一個大富翁,名叫時間。他擁有無數的家禽和牲口,他的土地無邊無際,他的田裏什麼都種,他的大箱子裏塞滿了各種寶物,他的穀倉裏裝滿了糧食。
這個富人擁有這麼多的財產,連國外的人也知道了,於是,各國商人遠道而來,隨同的還有舞蹈家、歌手、演員。各國派遣使者來,隻是為了要看一看這位富人,回國後就可以對百姓說,這個富人怎麼生活,樣子是怎樣的。
富人把牛羊、衣服送給窮人,於是人們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比他更慷慨了,還說,沒有看見過時間富人的人這輩子就等於白活了。
又過了很多年,有一個部落準備派出使者去向富人問好。臨行前部落的人對使者說:
“你們到時間富人的國家去,要想法見到他,你們回來時,告訴我們,他是否像傳說中的那麼富有,那麼慷慨。”
使者們走了好多天,才到達了富人居住的國家。在城郊遇到了一個憔悴的、衣衫襤褸的老頭。
使者問:“這裏有沒有一個時間富人?如果有,請您告訴我們,他住在哪裏。”
老人憂鬱地回答:
“有的。時間就住在這裏,你進城去,人們會告訴你的。”
使者進了城,向市民們問了好,說:“我們來看時間,他的聲名也傳到了我們部落,我們很想看看這位神奇的人,準備回去後告訴同胞。”
正當使者說這話的時候,一個老乞丐慢慢地走到他們麵前。
這時有人說:
“他就是時間!就是你們要找的那個人。”
使者看了看衣衫襤褸的老乞丐,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難道這個人就是傳說中的富人嗎?”他們問道。
“是的,我就是時間,我現在變成不幸的人了。”老頭說,“過去我是最富的人,現在是世界上最窮的人。”
使者點點頭說:
“是啊,生活常常這樣,但我們怎麼對同族人說呢?”
老頭想了想,答道:
“你們回到家裏,見到同族人,對他們說:‘記住,時間已不是過去的那個樣子!’”
時間就像是海綿,要靠一點一點地擠;時間更像邊角料,要學會合理利用,一點一滴地累計,才會得到較長的時間。
雅克那時大約隻有14歲,年幼疏忽,對於拉爾·索及埃先生那天告訴他的一個真理,未加注意,但後來回想起來真是至理名言,爾後他就從中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處。
拉爾·索及埃是他的鋼琴教師。有一天,給他教課的時候,忽然問他,每天要花多少時間練琴。他說大約三四個小時。
“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
“我想這樣才好。”雅克答。
“不,不要這樣。”老師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長時間空閑的。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休息餘暇,五分鍾、十分鍾地去練習。把練習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如此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當他在巴黎大學教書的時候,他想兼職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把他白天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他一字未寫,他的借口是沒有時間,這時,他才想起了拉爾·索及埃先生告訴他的話。
到了下一個星期,他就把他的話實踐起來了。隻要有5分鍾的空閑時間,他就坐下來寫一百字或短短幾行。
出乎他意料之外,在那個星期的終了,他竟積有相當可觀的稿子了。
後來他用同樣的方法積少成多,創作長篇小說。他的授課工作雖然十分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資利用的短短餘閑,他同時還練習鋼琴。他發現每天小小的間歇時間,足夠他從事創作與彈琴兩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