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滕門家風:鐵骨正氣,低調為人(1 / 3)

滕門家風:鐵骨正氣,低調為人

將門虎子

作者:餘瑋

滕代遠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傑出領導者之一,新中國鐵路事業的奠基人,他一生鐵骨正氣、德厚功高。他有5個兒子,長子滕久翔、二子滕久光、三子滕久明、四子滕久耕(滕飛)、五子滕久昕。除長子滕久翔外,其他四子先後入伍。自小在父親的熏陶下,5個孩子在各自崗位業績突出,無愧於紅門之後,形成了獨特的滕門家風。

嚴格教子

1943年11月,滕久光出生。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最緊張最艱苦的時期,滕代遠隻好把滕久光寄養在老鄉家裏,是根據地老百姓的奶汁和小米把他養大的。

新中國成立後,滕久光被接回北京,進了一所幹部子弟學校。在學校裏,滕久光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很少與外界接觸,使得這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有些忘乎所以。媵代遠認為這樣下去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於是就把孩子轉到一所普通學校。但滕久光淘氣貪玩、不好好學習的毛病仍沒有改掉。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滕代遠夫婦決定把滕久光送到秘書的老家——一個山區農村去鍛煉。

就這樣,媵久光被送到河北唐縣的一個山區農村。一下子離開了北京城,來到這麼艱苦的農村,滕久光開始很不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滕代遠就經常抽時間給孩子寫信,鼓勵他努力學習、參加勞動。後來由於上學不方便.媵代遠又讓滕久光帶上戶口到黑龍江省依蘭縣姥姥家,一邊上學一邊參加農業勞動。其間,滕代遠仍然時常抽時間給兒子寫信,關心兒子的學習勞動,期待其能健康成長。

離開了父母,媵久光逐漸增強了獨立性,並有了可喜的變化。北方的高梁米把他養得非常結實,勞動的汗水改變了他貪玩的惡習,學習成績也漸漸好起來。

3年之後,滕久光被父親接回北京。1962年夏秋之間,媵久光報名參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海軍戰士。媵代遠格外高興,他覺得自己幾年來在滕久光身上傾注的心血沒有白費,語重心長地對滕久光說:“你這樣做是對的,人民共和國需要你們捍衛。人民解放軍是個大熔爐,希望你在熔爐裏鍛煉成才。”

1945年5月,媵久明出生。剛滿月,滕久明就被送到老鄉家撫養——每個月給老鄉家送20斤小米,每年給10尺粗布,作為托付費。隨著後來部隊機關有了簡易的托兒所,工作繁忙的滕代遠夫婦才把媵久明送進托兒所。

滕久明小時候迷戀“火箭”,春節時特愛放“衝天炮”。他早年立誌好好學習,以後報考軍校。

1965年夏,滕久明高中畢業在即,正埋頭苦讀,準備高考。一天傍晚,滕代遠夫婦談論起家裏的事,對滕久明學習肯用功、進步快的情況十分欣慰。秘書見狀插話說:“久明對我談過,他想上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怕萬一考不好,不被錄取,想請您給學院劉院長(滕代遠的老部下劉居英)寫封信。”

滕代遠聽後,斷然回答說:“讀書,上大學,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父母的地位和私人關係。大學能考上更好,考不上也沒有什麼。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多得很,做工、種田、當兵都可以。”滕代遠又對妻子林一說:“要給孩子講清不能寫信的道理,靠私情,拉關係,不是我們黨的作風。”

後來,滕久明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如願考上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這年8月24日報到,滕久明抓緊準備行裝,滕代遠囑咐他:“你是咱們家第一個大學生,要珍惜這個學習機會,在大學期間不準談戀愛、找對象。”後來,滕代遠還給滕久明寫信,信中強調:“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們對你的希望。”並抄錄了陳毅4年前送兒子上大學時寫的《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姍》這首長詩中一些句子以勉勵兒子。

滕代遠平時留給孩子的印象是不多說話,很嚴肅,對他們要求很嚴格。其中,還要求他們為了工作要晚婚,不許過早談戀愛。滕久明剛上大一那年放假回家,看到有同學來家裏,滕代遠就會盯著看來的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一次,滕久明因為與同學聚會回家晚了些,吃飯時滕代遠生氣地將滕久明手中的筷子打掉。滕久明心想,可能父親誤解他在與人談戀愛,他強忍著淚水沒有說明真相。為此,滕久明直到32歲才戀愛結婚,其他幾個兄弟都是30歲之後才成家,但父親對他們的戀愛及結婚對象從不幹涉。

滕飛記得,自己在念小學一、二年級時,爸爸就要求他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滕飛開始不理解爸爸的用意,隻是每天記流水賬式地寫著以應付爸爸的檢查。滕代遠一方麵耐心地糾正滕飛的錯別字,一方麵語重心長地說:“寫日記,就是把你做過的事情,走過的路,無論對錯,一筆筆記錄下來,以後加以分析,為什麼對?為什麼錯?將來糾正錯誤的行為,這樣才能少走彎路。”幾十年過去了,滕代遠的教誨使滕飛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這讓滕飛在未來的人生中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