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要有真情實感

七彩會客廳

主持:劉 荃(特級教師,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副校長)

“文章不是無情物,情動於衷更感人。”我們寫作文就是在跟別人介紹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這就會帶有你觀察世界的視角,帶有你觀看周圍世界時的心情。作文裏怎麼會沒有自己的情感呢?有同學要問了,我有真情實感啊,可是我不會將自己的情感和文字交融在一起呢。別急別急,我們一起來聽聽嘉賓們是怎麼談論這個話題的。

範澤木(兒童文學作家):俗話說以情動人,可見抒發真感情才能打動他人、感動他人。我們在寫作文時要選擇熟悉的材料下手,因為隻有熟悉的材料才容易產生感情。確定了材料後,再通過細節描寫,抒情手法,把情感融入其中,使作文情感自然、真摯。這樣才能打動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

主持人:“真情實感”是指習作中表達的情感是發自內心的,真實自然的。所以,我非常讚同範老師的觀點,越是親身經曆過、體驗過的生活,寫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實,越能感動人。所以,我們要大膽地寫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所悟,這樣,習作就有了“真”人“真”事,也才能自然而然產生真情實感。比如,語文書中的《雪兒》《師恩難忘》《第一次抱母親》等課文都是極好的例子。

蕎麥(兒童期刊編輯):兩位老師的話讓我想起了《小王子》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小王子、小狐狸和玫瑰花。對於小王子來說,小狐狸是千千萬萬隻狐狸當中最特別的那一個,因為他用時間和耐心一天天馴養了它;玫瑰花也是千千萬萬朵花中獨一無二的那一朵,因為他隻為那一朵花澆過水擋過風。所以,想要文章真摯動人,打動讀者,你要“馴養”你的文章,也就是說你要對它投入時間,投入情感,說自己想說的話,表自己想表的意,讓它因為有了你的情感而獨一無二。

範澤木:在敘述過程中怎樣表達真情實感呢?我覺得要注重情感滲透,就是讓字裏行間都跳動著你的情感,就像讓秋天的桂花香滲透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春天的鳥鳴聲響徹森林的每一個角落一樣。怎樣才能讓情感滲透在字裏行間呢?比如,當我們表達對一隻狗的喜愛之情,並不一定要直接用“這隻狗真可愛,我愛它”這樣的直接抒情,而可以用“它的毛發柔柔的,軟軟的,撫摸著它的毛發就像撫摸著自己的臉蛋一樣。”這句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它間接地寫出了對狗的喜愛。這樣的敘述不僅具有真情實感,而且更含蓄,更意味深長。

主持人:對於高年段同學而言,我覺得在習作中要抓住體現真情的“動情點”,這樣就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因為生動感人的細節,最能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最能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比如《黃鶴樓送別》(五年級上冊)一文中寫道:“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隻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這是一處細節描寫,李白的眼中隻有載著孟浩然的那一葉孤舟,人已走遠,但李白仍然“佇立”“凝視”。這依依惜別的深情怎能不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讀者呢?可見,我們要善於選取並描寫那些感動人心的細微之處,這樣就能在平淡中見真情。

範澤木:

情景交融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抒情方法。假如在文中描寫自己心情沮喪,我們可以寫成“路邊的小花垂著頭,還似乎含著淚”。小花當然不會含淚,其實是作者心情沮喪,但是通過景物來表達,別有一番韻味。

主持人:是的,一切景語皆情語。比如《三顧茅廬》(四年級下冊)中描寫隆中秀美景色的那一段文字,《李時珍夜宿古寺》(四年級上冊)結尾的一段,都巧妙地借助景物描寫抒發了作者對諸葛亮的才能和抱負、李時珍為萬民造福精神的讚美之情。這樣的例子在教材中有很多,同學們不妨多揣摩揣摩。

蕎麥:同學們,一旦你在習作中投入了時間和感情,思考過、打磨過,讀者讀它,就會看到真實的你,聽到你的聲音,感受到你的情感,那麼你的文章自然就有了真誠的力量,也就具有了真情實感。那麼,讀者會為你的故事開懷大笑或潸然淚下,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啊,不是嗎?

(責任編輯 李林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