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詩的畫麵
作文金手指
作者:子魚
有人說,詩人也是畫家,雖隻用寥寥數句,卻能在讀者麵前呈現一幅宏大細膩的畫作。
奇妙的畫麵感
有同學會問,用文字怎麼畫畫?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欣賞兩幅作品。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讀完這首元曲,你的眼前有沒有出現這樣一幅畫麵?
黃昏,老樹上爬滿枯藤,一隻烏鴉站在樹梢望著遠方。小橋旁有一戶人家,橋下潺潺流水慢慢流遠。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吹起的古道上慢慢走遠。夕陽將要西沉,遊子滿懷憂愁走往天涯海角。
詩人透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孤立的景物聯係起來,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雖未出現什麼“憂愁”“悲傷”“孤獨”的字眼,但詩人懷才不遇、悲涼的情感已悄悄釋放出來了。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複照青苔上。
這首詩又給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麵呢?
深山裏,森林濃密看不到來往的人影,卻有說話聲自山上的小路傳來。太陽要下山了,霞光穿透濃密的森林,反射的光線照在樹下翠綠的青苔上。想象自己正在黃昏時的山林裏,聽見有人說話,卻看不見人,夕陽照過來了,剛好照在青苔上,青苔上說不定還有一隻螳螂呢!
由遠而近、由大到小的景色,如果你現在拿一張圖畫紙,真可以畫出一幅畫來呢。全詩沒有“喜愛”的字眼,但詩人對大自然空靈境界的追求,卻一目了然了。這就是“詩的畫麵”帶出來的效果。
具體帶出畫麵
那我們如何來製造“詩的畫麵”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具體描寫。簡單的說,就是把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聞得了、嚐得到的,能啟動心中感覺的事情、風景、物品等刻畫出來。它們是童詩的各個零部件,也是讀者腦海中畫麵的重要組成元素。
舉個例子:稻子成熟了,又是豐收的季節
這詩句雖提到稻子成熟是豐收的季節,但豐收到底是收了多少呢?詩句很抽象,沒有什麼畫麵感。如果詩句是這樣寫:
金黃色的稻浪隨風起伏,收稻機收割了這片田
“金黃色”代表稻子成熟了;想象“稻浪起伏”這幅畫麵,是不是很具體?大片的稻子在秋風的吹拂下,上下起伏;“收稻機收割”,飽滿成熟的稻穀從收稻機裏源源不斷地流進大袋子中,農民伯伯臉上笑開了花兒。細細品味,有沒有感覺到豐收,有沒有喜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