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然調料、佐料之王(1 / 2)

天然調料、佐料之王

食尚

作者:宋健華

辣味是五味中刺激性最強的一種基本味,辣椒作為少數含有辣味的天然調料,是五味中“辛辣”的主要代表,素有“佐料之王”的美稱。辣椒也又稱番椒、香椒、海椒、大椒、青椒、秦椒、辣子、辣角、辣香椒 、紅椒、柿子椒、辣茄、辣虎、臘茄、雞嘴椒等。

我國食用辣椒曆史

要比哥倫布發現早得多

辣椒原產於南美洲圭亞那的卡晏島上,後在墨西哥馴化成栽培種。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將辣椒傳到了歐洲,16世紀後傳入日本,17世紀傳入東南亞各國,明朝末年傳入中國。明朝萬曆二十六年,湯顯祖寫的《牡丹亭》劇本中就有“辣椒花”。當時,辣椒還不是人們喜愛的調味料,隻是一種供人觀賞的番椒花。到了公元1708年,清代的《食憲鴻秘》中才把辣椒和官桂、陳皮、幹薑等並列為香料。可見,辣椒在中國也是經過了300多年的時間,才由觀賞花卉逐步演變成烹製美味佳肴所需的調味品。

其實,早在唐代張鼎的《食療本草》中就已出現“秦椒”,但是一直被認為是“秦地花椒”。古籍《本草綱目拾遺》則糾正了這一訛傳,認為“秦椒”就是辣椒的別稱,最新的考古成果已經論證了這一論斷。1986年初,四川的考古學家在成都發掘了一處唐代垃圾坑,從坑內出土一唐代的漆盒,盒內竟有兩隻保存完好的辣椒。經專家鑒定,這兩隻辣椒確係出自唐代。這與《烹調史話》中所說的唐代大詩人杜甫創製的“五柳草魚”,就是用包括辣椒在內的五種輔料所製正好互相印證。以上這些可以說明,早在唐代,我國就開始栽培並食用辣椒了。這比哥倫布在南美洲發現辣椒將其帶到世界各地至少要早900多年。

我國辣椒產量世界第一

辣椒喜溫,畏寒,抗旱能力較其他茄科植物強。辣椒對日照要求不高,有較強的適應性。全世界現有辣椒7 000餘種。

辣椒依其使用範圍可分為蔬菜椒、調味椒和觀賞椒三種;依其色澤則可分為青椒、紅椒和黃椒三種(現在人工又培育出了彩色椒);依其形態不同,可分為朝天椒、櫻桃椒、圓錐椒、牛角椒、羊角椒和柿子椒等;依其辣味的強弱可分為辣、甜、辣中甜三類。

我國各地都出產不少品質極好的辣椒品種:四川有七星辣椒、二金條海椒,陝西有西安辣椒(線辣椒) 和大角椒,河南有永城辣椒,河北有望都辣椒,湖南有玻璃辣椒、嘉禾辣椒,山西有代縣辣椒和柿子椒,還有山東的皺椒、安徽的朝天椒、福建的米椒、衡陽的七星椒、湘西的伏地椒、長沙的光皮椒、攸縣的皇圖大紅辣椒、海南的黃扁辣椒及雲南的涮辣子等。

辣椒既是我國許多地方普遍食用的蔬菜,也是常用的調味品,在烹飪中應用廣泛。辣椒這個原生態的辣味調料的衍生品則更多,有辣椒醬、辣椒粉、泡辣椒、辣椒油、辣椒幹、辣椒糊等,在菜肴中用辣調味,成為中國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佐料之王”。

目前,我國栽培的辣椒品種達上百種,已居世界首位,產量也居世界第一,其中辣椒幹的出口占到世界50%左右。

紅色藥材

辣椒中的維生素含量均高於一般顏色和橘黃色的蔬菜,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居各類蔬菜首位,一個人一天吃100克辣椒,就可滿足身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一般而言,紅辣椒中的β-胡蘿卜素含量遠高於紅甜椒和青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