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你的整個青春? 第一章:從小到“小”(1 / 2)

吳皓這個人啊,從小到大總是要被大家誤認為是男生,可偏偏她真真的就是個小姑娘。同學都說,上學時候重複的趣事就是(當然吳皓可不覺得有趣):

(新)老師:下麵這個問題,請個男同學起來回答一下。(翻點名冊~翻~翻~翻):吳皓。

吳皓緩緩站起來,額頭上隨之出現一條黑線。心裏默念了起碼三百遍“要死哦”。在她這並不愉快的記憶裏,自己每次都像是去參加一種叫做嘲笑她的儀式:時間靜止一秒,然後,全班包括老師一起哄笑。

本來這種事情,第一次還好笑,重複多了就該沒意思了。可是她可愛的老師同學們卻常常樂此不疲。吳皓自己也放棄抵抗(好像也沒抵抗過):好吧,可能學校生活太乏味,大家都需要點調味吧。

老師:哎呀,不好意思啊(分明沒有不好意思),是個女生……既然都站起來了,要不,還是回答一下問題,好嗎?

呃……不好~

任誰都知道點名冊這一一手資料的重要性,對於老師們的不重視(也可能老師們視力不太好,看不清性別一欄),吳皓早已經習慣到懶得去計較了,每次同學老師的笑,她也都覺得無所謂了,反正那種感覺就像是大家在學校食堂吃飯吃到頭發絲的係列反應,剛開始的時候會不適應,覺得惡心,想吐甚至吐了。可如果時間長了,重複多了,下次再吃到頭發絲,所有人都會很淡定地抽出,然後繼續往下吃。當然更惡心的例子就不舉了!

名字這個梗之外的事,吳皓能記得的恐怕是很少了。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吳皓其實是稍微有點活潑的,每天日常就是和鄰居飛飛一起上下課,課間和同學們打打鬧鬧,再偶爾“欺負欺負”隔壁班調皮的小男生,生活一片燦爛。

後來……

二年級的時候,班上新來了個男生——吳法正,印象裏,他的衣服永遠髒髒的,鞋也永遠比腳大。

吳皓一直都不知道他那些東西都是別人送的,隻聽同學說他家境不太好,其他的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討厭的是,這樣的他卻是個小魔王,天天欺負班上的同學,同學家長們的憤怒,都被老師的一句“孩子太可憐了”壓了下來。怎麼可憐,至今未曾知曉。

再後來,在幾乎所有家長都拒絕自己孩子和他做同桌的情勢下,吳皓成了他的同桌,哦,不對,是他成了她的同桌。

他的欺負,其實就是上課搶同學的筆去寫,下了課再給還回來。膽小的吳皓,被他搶了卻不敢吱聲,因為傳聞他會打人,吳皓可怕了。飛飛打抱不平,就向老師告狀:老師,吳法正搶了別人的筆。

“搶了別人的筆,別人在哪,人家別人都不說,有你什麼事啊。”

老師本意是暗示吳皓要懂得自己捍衛主權,可當時小小的吳皓連個數學都算不好,哪能懂暗示,以為老師也不敢招惹自己的同桌,更不敢回家告訴媽媽了。

二年級到六年級,吳法正成了吳皓整個小學生涯裏唯一的一個同桌,期間,吳皓不斷被欺負,也曾試過不斷反擊,但都以失敗告終。

所以小學給吳皓留下的後遺症或者說讓吳皓堅信不疑的就是:欺負女孩的男孩絕不是好男孩。她討厭那樣的男孩,特別特別討厭,如果討厭是個褒義詞,不要懷疑,她的肯定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