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 函穀關血戰(二)(1 / 2)

在林弈的藍田大軍開拔後的次日清晨,函穀關城守軍大營的中軍大帳內,連續幾個晝夜來回仔細巡查城防的孟坤,一身疲憊不堪。剛剛和衣躺下,帳外便響起一陣匆匆的腳步聲。孟坤立馬警覺地起身,剛饒過帳內大屏風,便見中軍司馬匆匆奔進帳內。

“將軍,楚軍出動了!”司馬的一句話,將孟坤的睡意立時趕到九霄雲外去了。

“到哪兒了?”孟坤轉身來帶木刻地圖前問道。

“斥候回報,淩晨五更時分,澠池與宜陽兩處的楚軍同時傾巢出動,分路向西開來,估計此刻前鋒應該已過了曲沃。”司馬點著地圖急促道。

“聚兵號!”孟坤朝司馬撂下三個字,便轉身到兵器架上取下自己的佩劍,大步赳赳地出了中軍大帳。

片刻之後,十支牛角號齊聲長鳴,頓時一聲破空“嗚——”鳴聲,響徹整座關城。原本一片寧靜的關城,頓時沸騰起來。隨著急促淒厲的號角,一隊隊黑甲銳士在各自什長百長的帶領下,快速開出守軍大營,通過十幾條石梯馬道湧上關城城頭。負責協助守軍防禦的五百餘戶近千名老秦人精壯,也在關城之後的開闊地帶列隊等候命令,隨時準備往關城運送防守用的滾石原木等等物事。須臾之後,號角止住,箭樓兩端的城牆之上,一排排黑森林般的鐵甲整齊無聲地聳立著,關城之後的老秦人精壯方陣雖不如那些甲士們整齊端正,但也是黑森森一大片,整座關城隨即又回複肅然無聲,唯餘城頭處的秦字大纛旗在迎著寒風獵獵招展著。關城上的甲士與城下的老秦人們,都在靜靜地等著楚軍進攻的到來。

關城箭樓上,孟坤一手按著長劍一手扶著女牆垛口,濃黑的劍眉凝成一股,緊緊盯著遠處的山口。

等待,總是漫長而又煎熬人的耐性。從秦國大舉東出到秦始皇一統華夏,險峻堅固的函穀關已是許久未再經曆戰火的考驗。這三千守軍,雖說都是大秦真正的精銳重甲歩卒,然則除了孟坤等幾位千長主將以及部分百長什長曾經曆過大戰外,餘下的絕大部分將士都未曾經曆過戰陣的考驗。如今寇兵大舉壓境,這三千銳士能否憑著天險函穀及堅固的石頭關城,頂住數十倍甚至上百倍於己的敵人的瘋狂進攻?原本信心十足的主將孟坤,心下此刻卻突然有些莫名的不安。

冬日漸漸高升,接近晌午時分,當關城上下的人們漸漸地開始有些鬆散跡象之時,城頭箭樓處一位司馬忽地急喊一聲:“敵軍來了!”正在箭樓前徘徊踱步的孟坤,聞聲趕忙奔到垛口處,便見遠處山口外揚起一陣漫天煙塵。隨著煙塵慢慢推進,一大片土黃衣甲的騎兵在煙塵之中顯出身影來,領頭的騎兵手上還擎著一支三角形黃色的千人隊將旗。

“那是敵軍先鋒,告訴大家不要慌亂,鎮定住!”孟坤皺眉沉聲下令道:“傳令!連弩車準備!”

“諾!”傳令司馬拱手應諾一聲,轉身站在牆頭,抽出一紅一黑兩名令旗打出一串旗語來。箭樓左邊關城上,負責操作連弩車的百人隊百長一看清傳令司馬的旗語,立即揮手下令道:“裝填連弩!”隨著一陣嘎吱聲響,十座連弩車各自齊齊裝上三排弩箭。

連弩車,顧名思義,可連發弩箭的弩車,每車一次可連發三排弩箭,每排十支弩箭,每支弩箭約六尺餘長,箭杆如長矛一般粗細,僅銅鑄箭簇便近尺餘長。一旦齊齊激射出去,便如一陣短矛從天而降,聲勢威力皆是驚人,但有百八十座連弩車同時激射,足可抵擋一支萬人的騎兵軍團的衝擊。

眼下函穀關內雖隻有十座連弩車可用,但威力也是不容小覷。操作連弩車的甲士們,裝填好弩箭後,將弩車瞄向城外正在逼近的楚軍騎兵前鋒,而後便靜靜等待城頭處的號令。隻要百長一聲令下,這十座連弩,三百支如短矛般的弩箭便會在瞬間飛臨關城外敵軍頭頂上。

那支疾馳而來的楚軍先鋒騎兵千人隊絲毫沒有覺察到,死神已然悄悄盯上了他們。帶隊的騎兵千長遠遠望見雄壯的函穀關一片靜謐,嘴角微微冷笑,一揮手中吳鉤對身後跟進的部下高呼道:“弟兄們,那什麼狗屁天下第一要塞便在眼前,那些守關的秦軍恐怕早已是驚弓之鳥,隻要我等卷起黃塵,一個衝鋒也許便能拿下這座要塞。弟兄們意下如何?”

“拿下函穀關,去跟上將軍請功去!”千長話音剛落地,便有將士連連高聲呼應道:“對對對,趕走那些蠻夷秦人,我等便立那入關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