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行”的法則(1)(2 / 3)

(1)步行姿勢要正確

身體直立,耳、肩、髖、膝、踝應成一直線垂直於地麵。頭豎直,下巴貼近頸部,背部挺直,臀和腹內收。雙肩放鬆,曲臂,使肘部成直角(手臂下垂易致手指腫脹並影響行走速度),手鬆握成拳頭狀,曲起的肘在行走時作前後直線擺動。避開地麵障礙物,眼睛直視4~6米的前方。步子呈自然全跨度,跨出時膝伸直,如果條件允許(例如不是過度肥胖)盡量使前後腳踩在同一直線上,從腳跟到腳尖,將腳和緩地落地。最好使踩步保持一種韻律,盡量減少停下的次數。如果想增加速度,可增加踩步的頻率而不是步子的跨度,跨度過大會損傷膝關節。

(2)步行時呼吸要自然

應盡量注意腹式呼吸的技巧,即盡量做到呼氣時稍用力,吸氣時要自然,呼吸節奏與步伐節奏要配合協調,這樣才能在步行較長距離時減少疲勞感。

(3)步行時要注意緊張與放鬆、用力與借力之間相互轉換的技巧

也就是說,可以用力走幾步,然後再借力順勢走幾步,這種轉換可大大提高走步的速度,並且會感到輕鬆,節省體力。

(4)步行的最佳運動量

盡量每周步行四到五次,每次30分鍾~40分鍾,這樣對身體非常有益,有規律的活動有助於身體健康,還具有減肥的效果。無須花費巨資去參加健身俱樂部,隻要買一雙舒適的鞋子就可以了。

(5)步行的最佳運動速度

步行快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而定。研究發現,以每分鍾走80至85米的速度連續走30分鍾以上時,防病健身作用最明顯。

(6)步行時的衣著要注意

步行時你的衣物最好要鬆軟,有彈性,另外,在步行健身中體溫會升高,身體也可能出汗,所以衣服最好分幾層穿,以方便在適當的時候增加或減少。更重要的是穿一雙合適的步行鞋。步行鞋的基本要求是:鞋底有彈性,這樣可減少每走一步關節所承受的衝擊,另外鞋底也要比跑步鞋更容易彎曲,因為步行時腳後蹬更有力,腳的彎曲程度也更大,腳跟部需要穩定和牢固。步行時腳跟是肩負全身重量的主力,如果經常步行,健身鞋的彈性會喪失得很快,有時雖然鞋還沒有壞,但是保護作用也不太好了,因此建議一年最好換一雙步行鞋。

法則99:駕駛習慣要合理

“小小駕駛室,悲歡大世界”,有人認為駕駛機動車對自己健康的影響不大,可是研究表明,長時間駕車對駕駛員的健康有很大危害。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才能把影響健康的因素降到最低。

1.培養正確的駕駛習慣

(1)駕駛環境和駕駛員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改善一下內部環境是自我保健的第一步。質量差的前擋風玻璃是造成視力疲勞綜合症的主要原因,應注意選用質量上乘的擋風玻璃,並經常清潔擋風玻璃板上的灰塵。座位應該用彈簧、海綿坐墊製成,以減少振動。開車時應戴鬆軟手套,以減少手與機器手柄和方向盤的直接接觸。當道路凹凸不平時,應減速行駛,以減少全身振動。高音喇叭的噪聲對人的聽力危害較大,因此,應使用低音喇叭。開車時播放音樂,音量不宜太大,最好在開車時戴上防噪聲耳塞,這是防止噪聲性耳聾的簡單易行的保健措施。

(2)坐姿和體位不正也會影響司機的身體健康

車內空間狹小,長時間窩在車裏,身體不能正常的伸展自如,很容易引起骨骼肌肉係統的病變。如肩周炎,腰椎局部變形、增生、椎間隙變窄、背部疼痛等。王所長建議,司機在坐進汽車前,應背對座位,繃緊腹部和臀部的肌肉,彎曲膝蓋,慢慢地坐進去。然後轉身的同時,輪流抬腿。從汽車上下來,依照相反的次序,坐在方向盤前,稍前傾,讓膝蓋略高於大腿,腰部觸及座位,不要向後仰。為了舒服,背部也可放個靠墊。另外,據科學研究結果顯示,最有利健康,也是最安全的座椅麵料是普通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