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取能人之所長,補自己之所短(1 / 3)

得到人們的尊敬,贏得別人的合作

不論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要想做到能拚能贏,必須把自己置於“集體”之中去,因為誰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島,一個人要取得競爭成功,必須學會與別人一道工作,並得到別人的合作。如果你想領導一個企業朝著明確目標前進,你需要一支有效的隊伍作後盾。

集體工作意味著協調一致。人與人之間有時會發生衝突,但他們不應該把矛盾延續下去,以致發展到無法共事的地步。合作應該從自身做起,在這方麵最好的建議也許是:

(1)保證自己個性的良好平衡,避免走極端。

(2)在執行集體工作中爭取主動。

取能人之所長,補自己之所短

(3)在與自己共事的工作人員中,尋找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品質。

(4)對別人表示寄予最大的期望。

(5)保持足夠的謙遜,在別人的行為理應受到尊敬時,向別人誠摯地致以敬意。

一個人獲得成功之前,必須得到人們的尊敬,否則,他就無法贏得別人的合作。鋒利的言辭,冷漠地對待他人的權利和感情,有意無意的怪癖———所有這些,都將使這個人得不到人們的尊敬,至少是很難得到人家的尊敬。

合作不能靠命令來維護。人們在完成合作的任務時,如果僅僅是因為害怕,或者出於經濟上的不安全感,那麼,這種合作的很多地方是不會令人滿意的。因為,這樣做便把合作的精神忽略了,而正是這種精神———心甘情願的合作態度———對企業的成敗具有重要的影響。

你的工作要得到別人的支持而不是反對,必須喚起別人合作的願望,使他們直接或間接地看到自己的利益。人們都希望得到的是這樣的一種賞識;承認他們正在做的工作是很有價值的,是值得花時間和精力去做的工作。他所做的事情,對他的人生旅程非常重要。

得到最佳合作的關鍵,是給予人們與他們才能相稱的、有意義的工作,並且承認和肯定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這就強調了這一事實:要不斷地得到合作,就必須讓人們做有意義的事情。

隻有幫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

每一個事業有成的人———包括那些能拚能贏者,在成功的路上,都曾經受到許多人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幫助別人作為回報,這是公平的競爭遊戲規則。

曆史上有很多獲得大成功的人,都是因為受到一個心愛的人或一個真誠的朋友的鼓勵。如果沒有一個自信十足的妻子蘇菲亞,我們也許在偉大的文學家中找不到霍桑的名字。當他傷心地回家告訴她,他在海關的工作丟了,他是一個大失敗者時,她卻很高興地說:“現在,你可以寫你的書了!”“不錯,”霍桑說,“可是我寫作時,我們怎樣維生?”她打開抽屜,拿出一堆錢來。

“錢從哪裏來的?”他嚷道。

“我知道你是天才”,她回答道,“我知道有朝一日你會寫出一本名著來,所以我每周從家用中省下一筆錢,這些錢足夠我們用一年的。”

由於她的自信,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本小說《紅字》產生了。

幫助別人成功,是追求個人成功最保險的方式。每個人都有能力幫助別人,一個能夠為別人付出時間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如果一個人頂尖的成就讓你感到有自己的一份,你能夠說:“是我讓他有今天。”這將是你最值得驕傲的經驗。幫助別人不僅利人,同時也提升本身生命的價值,不論對方是否接受你的幫助,或是否感激。

想想看,如果每一個人都幫助另外一個人,世界將變得多麼和諧與美好!當然,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幫助。世上僅存的植物當中,最雄偉的,當屬美國加州的紅杉。紅杉的高度大約是90公尺,相當於30層樓以上。科學家深入研究紅杉,發現許多奇特的事實。一般來說,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應紮得越深。但科學家卻發現,紅杉的根隻是淺淺地浮在地麵。

理論上,根紮得不夠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隻要一陣大風,就能將它連根拔起,紅杉又如何能長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搖呢?

研究發現,紅杉的生長,必定是一大片的紅杉林,並沒有獨立壯大的紅杉。這一大片紅杉彼此的根緊密相連,一株接著一株,結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颶風,也無法撼動幾千株根部緊密連結,占地超過上千公頃的紅杉林。除非颶風強到足以將整塊地掀起,否則再也沒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動搖紅杉分毫。

紅杉的淺根,也正是它能長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於地表,方便快速而大量地吸收賴以成長的水分,使紅杉得以快速茁壯成長,同時,它也不需耗費能量,像一般植物紮下深根,用紮深根的能量來向上成長。

造物主在世界各地為人們留下成功的啟示,隻看我們是否能細心的去體會與領悟。

紅杉提供我們一個很好的方向,讓我們廣泛地伸出自己的學習觸角,和廣大的資訊網絡結合,去吸收更豐富的成功知識及經驗,來供應自己賴以迅速成長的養分,而不需耗費能量於獨自盲目地鑽研。

成功不能隻靠自己的強大。成功需依靠別人,隻有幫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如紅杉林根部相連,以充分而緊密的合作關係,創造出屹立不搖的偉業。

取能人之所長,補自己之所短如果你尚未壯大,不妨伸出你學習的根,和成功者緊密連結,加入成功、積極的團體,閱讀成功者撰述的書籍,吸收他們的經驗,了解成功者的態度,讓自己更快速地成長。隻要你熟諳這項借力與合作的訣竅,很快地,你將會成為成功者,獲得人生的贏局。

如果不能打敗對手,就和對手結合

所謂能拚不是盲目競爭,而是有策略地贏得勝局。美國哈佛大學競爭學專家魯菲爾說:“與人競爭重在讓對手產生自尊感”。例如,你可以請對方幫你一個忙,不但能使他自覺重要,也能使你贏得友誼與合作。

本傑明·富蘭克林就運用這項原則,把一個刻薄的敵人變成了他一輩子的朋友。那時候,富蘭克林還是一個年輕人,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投資在一家小印刷廠裏。他又想辦法使自己獲選為費城州議會的文書辦事員。這樣一來,他就可以獲得為議會印文件的工作,可以獲利很多。可是會中一個最有錢又最取能人之所長,補自己之所短能幹的議員,卻非常不喜歡富蘭克林。他不但不喜歡富蘭克林,還公開斥罵他。

這種情形非常危險,因此,富蘭克林決心使對方喜歡自己。

但是,怎樣做呢?這是一個難題。給他的敵人一點點小惠?不可以,那樣會引起他的疑心,甚至輕視。

富蘭克林太聰明了,不會弄出那樣的窘境。於是,他采取了一個相反的辦法,他去請求這個人幫他一個小忙。通過這項請求,富蘭克林巧妙地表示出對他的知識和成就的仰慕,從而觸動了他的虛榮心,使他覺得獲得了尊重。下麵就是富蘭克林自己敘述的經過:“聽說他的圖書室裏藏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書,我就給他寫一封便箋,表示我極欲一睹為快,請求他把那本書借給我幾天,好讓我仔細地閱讀一遍。

他馬上叫人把那本書送來了。過了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我把那本書還給他,還附上一封信,強烈地表示我的謝意。於是,下次當我們在議會裏相遇的時候,他居然跟我打招呼(他以前從來就沒有那樣做過),並且極為有禮。自那以後,他隨時樂意幫忙,於是我們變成很好的朋友,一直到他去世為止。”

富蘭克林去世已經150多年,他所運用的心理辦法,也就是請求別人幫忙的心理辦法,可以說對我們今生今世都有效。記住,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鑒識和看重,都願意盡一切努力去得到,但沒有人會喜歡違心之論,和阿諛奉承之詞。這裏有必要再重複一次的是:運用本書所說的原則,如要奏效的話,必須出自真心。這裏並不是要教各位一套陰謀詭計,而隻是談些新的生活方式。

在經過幾十年的爭鬥後,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組織了一個聯合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州“通用”的雷蒙德工廠合作生產汽車。兩個競爭角逐的“冤家對頭”握手言歡。

聯合建廠的建議是“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勞格·史密斯提出來的。因為他看到,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世界汽車市場上,日本汽車正以其成本低、價格廉而後來居上,“蠶食”著一直在汽車市場上占統治地位的美國的地盤。盡管“通用”想盡了改進汽車製做的辦法,仍難以在這場競爭中致勝。史密斯從長遠著眼,提出了同日本廠商的聯合建議,而“豐田”也欣然響應。因為這兩家世界第一、三位的汽車廠家都有各自的明確意圖,對於豐田,可以避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障礙,獲取更大的利潤。對於通用,則可以深入了解豐田生產管理的第一手資料,借鑒豐田的經驗。

拿破侖·希爾認為,如果不能打敗他們,就和他們結合。這是許多能拚能贏的競爭策略。

取能人之所長,補自己之所短以互惠互利為最佳方案皮魯克斯說:“互惠互利是能拚能贏者必須遵循的競爭法則。其實,無論你們是公司的總經理,還是門衛,當你以任何一種身份從獨立的狀態進入相互依存的關係時,你們就是進入了領導的角色,就能夠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別人。在人際交往中使你能有效地發揮作用的原則是考慮互惠互利。同樣,在競爭中也應當如此。”

現代社會已經脫離了那種封閉獨處的生活方式與完全作坊式的經營模式。因此,不管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事業經營上,我們不可能不與人來往,談判合作,並且這種交往最好的結果就是互利互惠。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講求互惠互利的時代,那種自私自利,占人便宜或者想靠欺詐等手段來謀利的人,最後隻能成為輸家。

有一位公司總經理因為他的手下人互不合作的現象非常煩惱。他找到一位企業管理谘詢顧問說:“我們的根本問題,就是他們太自私。他們就是不肯合作。我知道,要是他們願意合作的話,我們的收益會大得多。你能幫我們搞出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人際關係設計嗎?”“你的問題在於人還是在於模式?”顧問專家問道。“你親自去看看吧”他回答說。

於是這位專家照著辦了。結果他發現那裏的人確實自私,他們不願合作,不服從領導,在交談時處處設防。他還看出那裏的員工已經造成一種互不信任的氣氛。不過,他向那位總經理追問了一個問題。

“讓我們再看得深刻一些,”他提議說,“你的人為什麼不合作?不合作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不合作他們不會得到任何好處。如果他們互相合作,好處將會大得多。”總經理說道。在他的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塊簾布,它的後麵是一張圖表。圖表上有一批賽馬,這些馬並排在一條跑道上。每一匹馬的臉上都貼著他的一位經理的人頭像。跑道的終點是一張美麗的百慕大旅遊圖,那是一張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片;蔚藍的天空飄浮著朵朵輕雲,一對情侶手拉著手漫步在白色的沙灘上。

這位經理每周一次,都要把所有人召集到他的辦公室裏,跟他們講合作的問題。“讓我們大家都努力合作。如果這樣我們都會掙更多的錢。”然後他拉開簾布,讓他們看那張圖表。“現在,你們當中有誰想贏得去百慕大的旅行?”

這就好像是要這一棵花生長,卻去給另一棵澆水。這就好像在說:“在士氣提高之前,解雇將繼續下去”。他希望合作,他希望他的人互相配合,相互通氣,都從這種努力中得到好處。但是他卻使他們互相競爭。一個經理的成功意味著另一位經理的失敗。

就像在企業界、家庭和其他各種關係中的人們之間的許許多多問題一樣,這個公司的問題也是不恰當的模式造成的結果。這位總經理想從一個競爭的模式中獲得合作的果實。當它行不通的時候,他就想以一種技巧、一個設計、一個速效的解救辦法使他的下屬合作。

但是,如果你不解決根本問題,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對表麵現象下功夫,就像是在亂砍樹葉。因此,這位專家提出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辦法,創造個人和組織的優異成績,這個辦法就是製定提高合作價值的通報和獎勵製度,從而互惠互利。

設計出“贏—贏”的模式能拚能贏者認為:贏—贏是競爭與合作中的人際關係的法則。在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中,它需要運用人的每一種獨特的天賦———自我意識、想像力、良知和獨立的意誌。它涉及到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和互利互惠。

要造成這些互利,不僅要有體諒之心,而且要有很大的勇氣,特別是在我們與那些贏—輸觀念根深蒂固的人交往的時候。

贏—贏的原則對於我們各種交往的成功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包含生活的相輔相成的4個方麵:

(1)品德

品德是贏—贏的基礎,其他的一切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對於贏—贏模式來說有2種品德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①真誠———我們已經明確表示,真誠是我們要求自己遵循的一個價值標準。我們前麵討論的這些習慣也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和保持真誠的品德。當我們清楚地確定我們的價值標準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圍繞這些標準積極地進行組織並加以執行時,我們就通過作出並履行有意義的保證和承諾而逐步形成了自我意識和獨立的意誌。

要是我們從一種深刻的意義上講甚至不知道什麼是贏,實際上什麼與我們心靈深處的價值觀念相符合,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就不可能去爭取獲勝。假如我們不能對別人和我們自己作出並履行承諾,我們的承諾就會變得毫無意義。我們知道這一點,別人也知道這一點。他們會覺察到我們的虛偽而處處提防著我們。這就不會有建立信任的基礎,贏—贏也就變成了一種無效的虛浮技巧。真誠是基礎中的柱石。

②成熟———成熟是勇氣和體諒之間的平衡,如果一個人有勇氣表達他的情感和信念,同時也能體諒別人的感情和信念,他就是成熟了,特別是在一個問題對雙方都很重要的時候。要是你研究一個用於招聘、提拔和培訓目的的許多心理測驗,你就會發現,它們都是為了衡量這種成熟性。無論它是叫做自我力量與感情移人之間的平衡、自信與尊重別人之間的平衡、關心人與關心任務之間的平衡,用交往分析語言來說“我好,你好”,它所尋求的特性就是我們所說的勇氣和體諒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