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受羞怯心理的影響。怕羞者常常擔心自己被別人否定,他們總是把別人看作是自己的法官,這樣一來,跟其他人在一起就會感到不自在。特別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這種“不自在”好比芒刺在背,久而久之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他人往來。
4.愚昧無知所致。一位西方心理學家指出:“愚昧是產生懼怕的源泉,知識是醫治懼怕的良藥。”例如他人正在談論的一個話題,如果一個根本不知曉此類問題的人,在這種社交場合下,若是不介入談論,就會明白地告訴他人自己是無知於此道;若是介入談論,便會由於無知而“出醜”,所以這種進退維穀的局麵,便會使他封閉自我,不參與社交,孤立於一隅。
要想方圓做人,就要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就要克服上述心理障礙,正確認識自己,勇敢麵對社會麵對他人,走向圓滿成功的人生。
(1)要有社交成功的願望。隻要你想進入大家的圈子,想成為社交的一員,想受到大家的歡迎,想有許多朋友,你就會努力去學習社交,你就會調動你的一切智慧去掌握社交的技能,你最終就會學會社交。
(2)要敢於表現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隻要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和別人交往,你就會發展自己的長處,不斷地顯示自己的長處,你就會吸引別人的注意,你就會找到自己的誌同道合者。不要怕自己不行,要相信自己會比別人做得更好,隻要你有自信,你就會使自己的長處得到充分的發揮。
(3)在別人麵前承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不但不會丟臉,反而會贏得別人的尊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敢於承認自己的短處的人是最勇敢的人。很多人不敢在別人麵前承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害怕別人看不起他,其實“頭上的爛瘡疤蓋是蓋不住的”,隻有承認它的存在,才有改正的可能。另外,每個人都有不足,你承認自己不足也沒有什麼可丟人的。相反,你承認自己不足大家會認為你是個誠實的人,值得信賴,就會願意結交你,和你成為朋友。
(4)多與別人交談,敞開心扉,能容他人,他人也就能容自己。話是開心的鑰匙,隻要與人交談就會收到交際的效果。多與人交談就會漸漸地敢於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就會與人坦誠相待,就會容許別人發表自己的見解,彼此相容就會達成一致,就會建立友誼,你也就學會了交際。
真誠為人而要方圓涉世
一位老師,據說是中國經濟與法律結合方麵的第一人——法律係的博士又讀了經濟係的博士後。按說,這樣一個老師應該是學識淵博,大受歡迎的了,可事實恰好相反,大家對他的評價反倒不如那些整天抱著講義照本宣科的老師。
原因何在呢?的確,這個老師有著豐富的知識,同時大量的實踐經驗使他的課講得深入淺出。但壞就壞在他沒有一點技巧。講到“股份有限公司”就眉飛色舞地講某年某月他策劃了一個事情,講到上市公司就手舞足蹈地回憶他當初參與的一個招股公告。其實,本來對一個有著極高學曆的兼職律師來講,參與了這些事情不足為奇,可按照他講的語氣、方式來推理,天下沒有他沒幹過的事了。久而久之,大家便帶著一種玩笑的態度看他在課堂上“表演”了。
這個老師為什麼如此地“癡”呢?想來想去,最後發現原因在他第一堂課的一句話上:一定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意的確不錯,在哪兒都找不出毛病,可這句話套到這個老師身上就有點兒問題。
這位老師為人極為踏實,說過了“一定要”就決不反悔,在他的觀念裏:我們每個問題都“一定要”理論聯係實際。於是,本應生動有趣、深入淺出的案例在他講起來成了一個冷冰冰的過場,自然效果不佳。
做事必須誠懇,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做事如果態度不誠懇,對方總會認為你滑頭滑腦,因而不敢跟你合作做任何事情。至於說到“圓滑機趣”這並不是要做得像個市儈那樣一切都講求圓滑,而是說該講究技巧時要圓通然一新,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3)讚美要具體,不要含糊其辭。否則隻會使對方窘迫、混亂,甚至緊張。讚美越具體,表明你對他越了解,從而越能拉攏人際關係。另外,不要讚美他身上眾所周知的長處,應讚美他身上既可貴又不為人知的特點。
(4)要注意讚美的分寸。適度的讚美能使人樹立信心。反之,會使人反感、難堪,所以,讚美的內容要適度,要有分寸,要恰如其分;讚美的方式、地點要適宜;讚美的頻率要適當。
其實人人都需要讚美,需要別人的肯定,抓住了這個心理,你就抓住了交際成功的關鍵。
多用讚美語,不用花錢,就能買到最珍貴的友誼。真誠不等於“實話實說”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愛說老實話的人,什麼事情他都照實說,所以,他不管到哪兒,總是被人趕走。他變得一貧如洗,簡直無處棲身。最後,他來到一座修道院,指望著能被收容進去。修道院長見過他問明了原因以後,自覺“熱愛真理,並且尊重那些說實話的人”,於是,把他留在修道院裏安頓下來。
修道院裏有幾頭已經不頂用的牲口,修道院長想把它們賣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人到集市去,怕他們把賣牲口的錢私藏腰包。於是,他就叫這個誠實人把兩頭驢和一頭騾子牽到集市上去賣。誠實人在買主麵前隻講實話說:“尾巴斷了的這頭驢很懶,喜歡躺在稀泥裏。有一次,長工們想把它從泥裏拽起來,一用勁,拽斷了尾巴;這頭禿驢特別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們就抽它,因為抽得太多,毛都禿了;這頭騾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幹得了活兒,修道院長幹嗎要把它們賣掉啊?”結果買主們聽了這些話就走了。這些話在集市上一傳開,誰也不來買這些牲口了。於是,誠實人到晚上又把它們趕回了修道院。聽完誠實的人講述完集市上發生的事,修道院長發著火對他說:“朋友,那些把你趕走的人是對的。不應該留你這樣的人!我雖然喜歡實話,可是,我卻不喜歡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對的實話!所以,老兄,你滾開吧!你愛上哪兒就上哪兒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