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圓”是處世之道(5)(1 / 3)

茜佳最怕別人向他借東西,這絕不是因為他自私,自己的東西舍不得借人。相反,他內心是非常想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用的。但是當別人向他借東西時,他總擔心別人從自己的表情、語言看出一絲不悅——盡管他絕沒這種意思。

借東西這種事不是天天發生,茜佳的煩惱還能夠忍受。茜佳最怕的事情,還是自己日常的言行舉止。在表情上,他老擔心自己臉上會露出清高、驕縱的神色;走路時,他老怕頭抬高、腰挺直,讓人覺得盛氣淩人;說話時,他怕自己言語不當,得罪傷害了別人;甚至他遇到什麼高興的事,也不敢表露在臉上,怕別人認為自己是洋洋自得。茜佳曾這樣感歎道:“我最在意別人的臉色,也最怕別人的臉色。我總是看別人的臉色行事,生怕引起別人一點兒反感和不快。”

茜佳日常所怕的所謂“臉色”,其實就是他內在情緒的外部表現。無論你的老師、同學、父母、親友、鄰居,每人每天都要經曆許多事,這當中,不僅要動腦動手動身,還要動容。隨著各種事的性質及心裏經曆的酸甜苦辣,人的表情上會有喜怒哀樂的表現,對此,你看到也罷,看不到也罷,人家的臉色依然是人家自己的臉色,就像人家的呼吸一樣,並非是你決定得了的。

別人的臉色,多是別人的情緒外在,並非與你茜佳有什麼關係。德魯克今天一臉不高興,那是因為他與父母發生了矛盾,在嘔氣,與你茜佳走路的姿勢根本沒有關係。這類臉色,你摻合進去幹什麼?茜佳覺得人家的臉色不對,覺得是自己走路頭抬得過高,可人家壓根兒就沒有注意到你。你看這不是在自尋煩惱嗎?

有時有些人的臉色,可能確實與茜佳有關,但茜佳也不必為此驚慌失措。茜佳可以這樣對自己說:“你有不高興的時候,我也有不快樂的時候;你能給我臉色,我也有臉色,人人都是平等的。”這樣一來,茜佳就把自己完全擺在了與對方人格平等、身份平等、心理平等的位置上。於是,茜佳便可鎮定情緒,有利於理智地思考和行動;如果對方所給的臉色確係是自己言行失當所致,那就主動改正;如果對方的“臉色”部分有理,那就部分改正;如果對方毫無道理地給人“臉色”,那就應該毫不在意地不予理睬。這種傲然、坦然的人格立場,也是一種恒定的力量,久而久之,給人臉色看的人,也就自覺沒趣,臉色也就悄然隱匿了。

所以,對於茜佳和有茜佳這類心理弱點的青少年朋友,你們不必特別在意“別人的臉色”。“別人的臉色”這玩藝兒,其實是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你若有心注意它就有,你若無心注意它就無。我勸大家最好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臉色,這就需要建立起一種內在的自信。愛看別人臉色的人,必定是一個很自卑的人,總怕自己因為言行不當,被人看不起,被人貶低或否定;也怕惹人不快,或傷害了對方,遭人拒絕和排斥。因為自己太脆弱,就覺得別人承受力差,進而再損傷自己。所以,建立起自信,才是不在乎別人臉色最可靠的保證。有自信的人,隻把心思和精力用於自己該做的正確的事上,用在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和向往的樂趣中,他就能與人為善,和睦融洽相處,也就不怕出現矛盾,坦然麵對非議了。這樣的人,永遠是快樂者、成功者。

不要嫉妒別人的成功

英國哲學家斯賓諾莎說:“嫉妒是一種恨,這種恨使人對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對他人的災難感到快樂。”

巴爾紮克說:“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嫉妒心強的人,往往以恨人開始,以害己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