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創新就沒有成功
人們為了取得對未知事物的認識,總要設法探索前人沒有過的思維方式,尋找前無古人的辦法去剖析新事物,並且獲得新的認識和方法,從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
現實生活中,運用創新思維,提出的一些新的觀點,逐漸形成種種新的理論,隨後作出的一次次新發明,這些實踐不斷豐富著人類的知識總量,讓人類去認識更多的新事物,為實現人類“幸福樂園”的夢想創造條件。
創造性並不滿足人類已經擁有的知識經驗,它努力探索著客觀世界中尚未被認知的事物的規律,從而為人類的實踐活動開辟新領域、打開新局麵。一旦沒有創新性思維,沒有探索精神,人類的實踐就隻能原地踏步,人類社會也不會再發展和前進,甚至會陷入倒退的局麵。
拿破侖·希爾認為,創造性的思維正是人的長處。人若要有所作為,隻有通過創造才能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體會出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創新思維在實踐中的成功應用,不但能給人類帶來無法估量的幸福,並鼓舞著人類用更多的熱情去進行創造,實現更多的人生價值。
談到創新,有人往往望而卻步,認為它隻是極少數人才能辦到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創新有大小之分,並且內容更可以豐富多彩、不受限製,創新活動並不是隻有科學家才能從事的,它已經普及到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去了。目前有很多人都在進行創新活動,不管是生活中、事業上,隨處可見創新思維迸出的火花。人們的理想和目標日新月異,在為這些新事物奮鬥的過程中,就需要有創新的思想。創新無止境,人類的幸福也沒有終點,其實人類的幸福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
拿破侖·希爾是這樣闡述創新和幸福的關係的:創新是一種力量,是幸福的源泉。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則把創新認為是“快樂的生活”。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創新是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幸福是在創新中誕生的。他在《給兒子的信中》曾提到:“生活的樂趣是什麼?我認為,它是寓於與藝術相似的創造性勞動之中,寓於高超的技藝之中的。倘若這個人熱愛自己的事業,那麼他肯定會從他的事業中得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而生活偉大也就寓意於此。”種種論點都揭示了創新與幸福的內在聯係,說明了創新是生活幸福的原動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幸福是產生在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實踐中,由於感受到所追求的目標的實現而得到精神的滿足。但是怎樣才能實現這樣的滿足呢?要靠勞動、靠創造。而人們的需要是持續發展和提高的。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還有高層次的需要。要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需要,實現人們的幸福追求,必須創新。社會的進步也要靠不斷的創新來實現。
世界上因創新而成功的人不計其數。
伊夫·洛列——法國一位美容品製造師就是靠經營花卉發家的,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他深有感觸地說:“我的今天,多虧了卡內基先生,在他的課上我學會了一個秘訣。在以前我對這個秘訣未能足夠的重視,甚至多次與它擦肩而過。而現在我要說這個秘訣:創新的確是一種美麗的奇跡!”
伊夫·洛列從1960年開始生產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經在全世界擁有960家分號。
伊夫·洛列的生意興隆,多次摘取了美容品和護膚品的桂冠。他的企業是唯一能夠和法國最大的“勞雷阿爾”化妝品公司相對抗的競爭對手。
一切的成就,他都是悄無聲息取得的,因此在發展初期從未引起同行業競爭者的警覺。
他一切的成功依賴於他所具備的創新精神。1958年,伊夫·洛列從一位年老體衰的女醫師那裏偶然得到了一種專門治療痔瘡的特效藥膏秘方。這個秘方的內容令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依據這個藥方配製,研製出了一種植物香脂,並開始挨家挨戶的上門去推銷這種新型產品。
有一天,洛列忽然靈機一動,為何不在《這兒是巴黎》雜誌上刊登一則介紹自己商品的廣告呢?倘若再在廣告上另附有商品郵購的優惠單,也許會更有成效的促銷產品呢。
洛列的這一大膽嚐試果然讓他獲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就當他的朋友還在為他所付出的巨額廣告投資惴惴不安時,他的產品已在巴黎開始暢銷起來,原本會泥牛入海的廣告費用,與其獲得的利潤相比,顯得輕如鴻毛一樣。
當時,用植物和花卉製造的美容用品在大家看來是毫無前途可言,幾乎沒有人願意在這一領域大量投入資金,而洛列卻反其道而行之,並對此產生了一種奇特的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