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洛列所研製的美容霜開始小批量的生產,他那獨具創新的郵購銷售方式,又再次讓他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在極短的時間內,洛列通過采用各種營銷方式,毫無困難地推銷了多達70多萬瓶的美容用品。
倘若說洛列采用植物製造美容品是一種大膽的嚐試的話,那麼采取郵購的營銷方式則是他的一種創舉。
現在,郵購商品對我們來說已經很熟悉了,但在那個時代,這一方式卻是行不通的。
1969年,洛列創辦了他的第一家工廠,並在巴黎奧斯曼大街上開設商店,開始自產自銷美容用品。
他還對他的每一位職員說:
“我們的每一位女顧客都是皇後,你必須象對待王後那樣對其進行服務。”
為了貫徹這個宗旨,他首創了郵購的營銷方式。公司的郵購業務幾乎占到所有訂單的50%。
郵購的手續也不複雜,顧客隻需將地址填妥就可加入“洛列美容俱樂部”,並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可收到樣品,價目表和說明書。
這種銷售方式對那些工作繁忙沒時間逛街購物的女士來說肯定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到現在為止,全球通過郵寄方式從俱樂部訂購產品的婦女已達6億人次。
他的公司每年收到8千餘封函件。在這其中,有的為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議,有的甚至寄來照片和親筆簽名。公司的回複函裏往往也告誡訂購者:美容霜並不是萬能的,有節奏的生活是最不錯的化妝品。這樣一來,顧客和公司便建立了固定的聯係。
公司還把一千萬名女顧客的信息輸入電腦,在她們的生日或重要節日時,公司都要送上些小禮品以示祝賀。
這樣做是有效果的。公司的銷售額年增長率為30%,一年的收入超過了25個億,而且國外的業績超過了國內。
現在,公司的產品已增至400餘種,同時擁有著800萬名忠實的女顧客。
伊夫·洛列終於在付出了他的艱辛和勞苦之後,找到了成功的契機。化妝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稍有不慎,便會被淘汰出局。
伊夫·洛列通過他異於大眾的產品——植物花卉美容品,使化妝品低檔化,大眾化,從而滿足各個不同階層顧客的需要,因此他可以在商場立於不敗之地。
洛列的經曆又驗證了拿破侖·希爾的話:“加果你想迅速致富,那麼請別在人群中擁擠了,去另辟一條捷徑吧!”
美國實業家羅賓·維勒的成功秘訣是“永遠做一個不向現實妥協的叛逆者。”
羅賓·維勒的言行是不一致的。
羅賓以前經營著一家小規模的皮鞋工場,僅有十幾個雇工。
他很清楚自己的工場規模小,要掙到大錢是不容易的。資本少,規模小,人力資源又不夠,無論從哪一方麵都不能和強大的同行相抗衡。
那麼,如何改變這種局麵呢?
羅賓麵前擺著兩條路:
一是提高鞋料的成本,讓自己的產品能在質量上勝人一籌。然而在現在這種狀況下,自己的成本原本就不比別人的低,再提高成本,那麼隻能虧本了。因此,這條路現在根本不可取。
再有就是在款式上下功夫。隻要自己能夠翻出新花樣、新款式,不斷變換、不斷創新,就能夠為自己打開一條新的出路。羅賓認為這個主意很好,並決定走這條道路。
隨後,他立即招集工場的十幾個工人開了個皮鞋款式改革會議,並要求他們各盡所能地設計新款的鞋樣。
羅賓還特設了一個獎勵辦法:一旦設計出的樣式被公司采用者,可得到1000美元的獎勵;若是通過改良被采用的,獎勵500元;就算沒被采用,但別具匠心的仍可獲得100美元。
號召很快地被響應,沒過多久被采納的3款鞋樣便試行生產了,當然這三名設計者也得到了應得的3000美金的獎勵。
第一批生產出的產品,被送往各大城市進行推銷。
顧客都很喜愛這些款式新穎的皮鞋,這些皮鞋在不久的時間內便搶購一空。
兩個星期後,羅賓的工場便收到了2700多份訂單,這使得工人們也加班加點起來。生意越做越大,公司已在原來的規模上,擴充成18間規模龐大的工場了。
不久,危機又出現了,當皮鞋工場一多起來,做皮鞋的技工便顯得很缺乏了。其他的工場都出重資挽留住自己的工人,就算羅賓提高工資也不容易把工人從其他工場拉過來。沒有工人,工場將難以維持,這是最令羅賓頭疼的事了。他接了不少訂單,但如若在規定的期限內,他交不上貨,那麼他將賠償巨額的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