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為此煞費腦筋。

他召集18家皮鞋工場的工人開了一次會議。他堅信,三個臭皮匠將頂個諸葛亮,眾人協力,定可以把問題解決。

羅賓把沒有工人的難題告知大家,並宣布了那個動腦筋有獎的辦法。

會場陷入了寂靜,人們都在埋頭苦想。

沒過多久,一個不起眼的毛頭小子舉起了右手,在羅賓應允後,他站起來發言:“羅賓先生,沒有工人,我們可以用機器來造皮鞋。”

羅賓還未表態,下麵就有人嘲諷說:“小子,用什麼機器造鞋呀?你能給我們造台這樣的機器嗎?”

那小工聽了,怯生生地坐回了原位。

這時的羅賓卻走到了他的身旁,然後挽著他的手把他拉到了主席台上,朗聲向大家宣布:“諸位,這孩子說得不錯,盡管他還造不出這種機器,但這個想法很關鍵,很有用處。隻要我們沿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問題肯定會很快解決的。”“我們永遠不能安於現狀,不能把思維局限於一定的框架之中,這樣我們才可以持續創新。現在,我宣布這個孩子可獲得500美元獎金。”

過了4個多月,通過大量研究和實驗,羅賓的皮鞋工廠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已經被機器取代了。

羅賓·維勒,這個美國商業界的奇才,就象一盞指路明燈照亮了美國商業界的前途。

創意,是經營者致富的捷徑,企業家之間的競爭總是在這上麵體現出來。

商海茫茫,隻有那些獨具創意有開拓精神的水手才能抵達勝利的彼岸。

實現卓越離不開創新

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則故事:在很久以前,一個年長的醫生駕著馬車來到一個小鎮。他悄悄地走進一家藥店,和一個年輕的店員秘密談著一樁生意。

過了很久,店員跟著醫生走進馬車,帶回一個老式大銅壺,經過一番檢查,他掏出500美金給了這位老大夫,這是他所有的積蓄。

老醫生給店員一張寫了配方的小紙條。至於它的價值到底有多大,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個配方到底能創造多大奇跡,年輕的店員也沒有底。

後來,店員遇到了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她品嚐了銅壺中的飲料後,居然讚不絕口,再後來,這位姑娘便嫁給了年輕的店員。更有意思的是,他們用那個老醫生留下的配方生產了大量飲料,居然創造了巨大財富。

這種飲料就是當今眾所皆知的可口可樂。這個店員的行為其實就是一種:商業直覺。

皮爾·卡丹第一次展出各式衣服時,人們似乎在參加一次真正的葬禮,紛紛指責他的行為倒行逆施。結果,顧主聯合會把他除名了。不過多年之後,當他再返這個組織時,他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從大學裏直接聘請時裝模特,讓人們直接了解他的服裝,從而確保了他的成功。

1959年,皮爾·卡丹異想天開,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麵的借貸產銷,這一舉動讓他遭到失敗。時裝行會也就是服裝業的保護性組織對他的舉動瞠目結舌,再次將他拋棄。可他在三、四年之後,又一次東山再起,還被這個組織聘去任主席。

就這樣,皮爾·卡丹的產業規模日益擴大,不僅有童裝、男裝、挎包、鞋和帽子,而且還有一些配飾。並且向國外擴張,開始在歐洲、美洲和日本獲得許可。1968年,他又轉向家具設計,後來又沉溺於烹飪,並且成了世界上擁有自己銀行的時裝家。

“卡丹帝國”從服裝起家,30年來他一直位居法國時裝界的先鋒。1983年,他在巴黎舉行了“活的雕塑”的表演,展示了30年來他設計的婦女時裝,盡管歲月已過去了20~30年,可這些時裝仍顯出強大的生命力,沒有使人有落後的感覺。

卡丹在經營時裝業的同時還向別的行業發展。1981年,皮爾·卡丹以150萬美元的價錢從一個英國人手裏買下了馬克西姆餐廳,這一舉動引起了全巴黎的很大震動。這家坐落在巴黎協和廣場的餐廳已有90年的曆史,當時已瀕臨破產,毫無前景可言,很多人對他這一舉動不理解,人們都不相信這位奇才是否真有魔力讓這家餐館東山再起。然而,3年過去後,馬克西姆餐廳竟真的重放異彩。不但恢複了過去的繁榮,而且其影響擴到了整個世界。馬克西姆的分店不僅在紐約、東京安了家,同時在新加坡、裏約熱內盧和北京落了戶,以馬克西姆為商標的各種食品也成為世界各地家庭餐桌上的美味。卡丹終於實現了他的諾言:“執法蘭西兩大文明的牛耳(烹飪、時裝)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