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使用合適的員工對營運非常重要,這是許多企業成功的秘訣之一。在創建期就招聘與培訓員工,有諸多有利之處:第一,你可以廣泛地挑選員工,你可以在招聘表上增設“社會關係”一欄,擴大你的人力資源網,對你的創建和以後的營業都可能大有益處;第二,經過培訓,使員工知道正式營業時間和營業時的工作內容與標準,並熟悉了一定的工作技巧,使你順利展開營運,為事業打下良好基礎;第三,提前招聘的一些員工可以參加一些創建工作,這樣能分擔你身上的重擔,而且大家可以相互了解,便於以後的工作開展。
通常營業場所確定後,就可以開始員工的招聘與培訓工作。創業開始時,通常規模較小,員工也不是很多,建議你一定親自參加這項工作。
另外,在創建規劃中,你一定要預算一下資金,應籌措比預算更多一些的資金,以防止出現意外情況。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合理使用,盡量將現金留在自己手中,因為正式營業時,還可能要花費大量現金。
創業的模式
很顯然,一個好主意對於成功創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有一個好主意對於從事某項事業並非非常重要,還不如發現一個行之有效的企業模式重要。所謂企業模式指的是什麼呢?這是一個典型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常用語,其定義是:如何建立一個企業,並從中獲利。當然,任何一家公司無需企業模式都可以對外宣布自己的成立、雇用員工、花錢買這買那,但是,企業模式如果有缺陷的話,這家公司就不可能賺錢。本來成功地進入你準備一顯身手的行業就已經障礙重重,千萬不要讓企業模式成為另一個障礙。
在一個自由社會中,政府無權決定誰有權開創某一產業。任何人都有權這麼做,在大部分情況下,甚至不需要執照、不需要批準、不需要培訓。這裏麵其實還包含著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實,一旦一家公司開始賺錢,立刻會引起別人的注意,馬上就會有人起而效尤,從事同樣的生意。
企業模式是從某一體係中“榨”取利潤的一種機器、一種方法、一種計劃。在你的企業開張之前,了解企業模式的機製是至關重要的。企業模式至少應該具有以下五個特征:
首先,企業應該贏利。令人驚奇的是,人們常常在創業之後才發覺每種產品都在賠錢,然後再試圖用擴大銷量的方法來彌補!
沒有什麼企業有本事從第一天就開始贏利。麵包商必須先花錢購置爐子、付清房租並購買配料。谘詢專家必須把名片和介紹其業務的小冊子準備好。
問題在於:贏利之前需要等待多久?請寫下一個目標日期。如果你錯過了這一目標,想想看怎樣加以糾正,否則不如馬上出局。如果已經損失了一大筆錢而還繼續從事賠本的業務,實在是一個極糟的企業戰略。
請務必找出會使企業從贏利轉向賠錢的各種因素。假定你已經簽下合同,承諾以固定的價格向對方交貨,而你的供應商卻可能向你要求提價,這樣的話,你其實成了個風險很大的中間人。記住:砍頭的買賣有人做,賠錢的生意無人經營。
第二,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防線。一家贏利的企業,必然會引來競爭者。一旦競爭者出現,你該怎麼辦呢?
假定原來你已經習慣於每出售一份冰淇淋三明治贏利1美元的話,與競爭者的價格戰一旦打響,也許你每份隻能賺上5美分了。這樣的話,情況就很糟。
對付辦法是所謂的市場準入壁壘,也叫做競爭隔絕。
這種壁壘包括專利(其實它並不像大部分人所想像的那麼有效)、品牌名、獨家經銷網、商業秘密(如可口可樂的配方)以及所謂的先動優勢。
例如,布洛克巴斯特音像商店在全國各地開出上千家音像商店,由此建立了一條堅固的防線。等到競爭者出現,最好的地段已經無店尋覓了。很容易想像,建立這樣一條防線的代價是十分昂貴的。
先動優勢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期望第一位進入某一行業、第一位把好主意變成現實的人,相對於企圖模仿的人會有某種優勢。例如,假定已經約定由你為某一片草地割草,第二個人就不再有機會從事這塊地的割草工作,因為你已經在幹了。他隻能希望通過降低報酬或提出有能力提早完成的提議,把你擠出這一業務。
第三,企業必須有能力依靠自己發展。創業者很容易陷入的一個大陷阱就是,發明了某一企業模式,卻無法依靠自己發展。例如,假定你想銷售刮胡子的刀片,你必須考慮到你的顧客是各種各樣的,如果沒有各色各樣剃胡子的刀具可以安上你的刀片,你的生意就完了。隻用少量的錢是否能把一項配套型的業務搞起來呢?當然行。但是,十有八九你會失敗而歸。原因何在?因為在你改變世界之前,你就會發覺資金不夠用。
第四,企業必須有能力自我調節。大家一定還記得,美國在海灣戰爭中使用導彈時,人們是多麼的激動。導彈這種武器可以在發射之後,對它進行瞄準,在導彈的飛行過程中可以對它的飛行路線進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