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希望增加成功機會,你所需要的企業模式就應該是這種類型。如果你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鎖定某一企業模式,並且非運行不可的話,僅僅依靠祈禱也許並不能使它順利地付諸實施。
假定某一企業模式依托的是數量巨大的顧客或者合夥人的話,它在靈活機動方麵就大大不如隨時可調整的那種。以地鐵車站中的三明治商店為例,它有著1.3萬個店鋪,每家商店都是獨立營業的。假定地鐵公司認定未來應該銷售烤牛肉的話,要說服這些三明治店主轉產、購買新設備、改變所銷售的產品的話,恐怕將大費口舌。這些店主已經不太願意轉行了。
與此相比,假定有一家本地餐館,一共隻有一兩家分店,如果突然人人都想吃新鮮燕麥糖鬆糕,要不了一兩天,它們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第五,企業必須製定退出策略(沒有當然也行)。假定你創建了一家企業,然後再把它賣掉,你必須能夠抽出你所投入的資金。如果無法出售企業,你所能獲得的就隻是年度利潤而已。兩者是大有區別的。
例如,雅虎公司的股票上市之後8個月,它的資產價值達到10億美元,但是該公司去年的利潤僅有2美元,5億比1這樣的比例是巨大的,也是不同尋常的,這樣的情況是不會持久的。但是,如果你的目標是退休後在什麼風景優美的地方購買一所別墅的話,製定退出策略就必不可缺了。
發明一種企業模式是很駭人的。因特網是駭人的企業模式的發源地,在因特網上每天都有新企業開張,其中不少還是由一些連如何謀生都一無所知的人經營的。
最成功的創業者並不自己發明企業模式,他們願意充分利用已經被證明有效的模式去獲得成功。這樣做有無窮的好處,主要好處列舉如下:你可以確信這樣做可以成功既然有人已經在運用這樣的模式維持生計,很可能你也能。
你可以從他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如果街道那頭的那位規模搞過了頭,你從中自可悟出點什麼。
你可以由此找到良師益友。在什麼地方總會有什麼人也在利用這一模式,或許他挺樂意把他了解的東西告訴你。
你不是孤獨的。對於一位有足夠的勇氣襲用一個現成的企業模式的創業者來說,並不畏懼探索無底的深淵。
但請不要誤解此處的意思,這並不是建議你什麼都不幹,隻是亦步亦趨地照抄哪個傻裏傻氣的笨蛋。其實,你所需要模仿的隻是他的企業模式。如果有誰買了輛卡車運送並出售冰淇淋三明治,因而生活得有滋有味的話,也許你也可以用同樣的模式出售番木瓜。
企業模式是相同的——同樣的經銷方式,同樣的競爭壓力,等等。一旦你決定創業,你有充分的餘地施展你的發明創造能力,但是,何不利用現成而且經過驗證的經驗呢?
你要搞企業的話,總不會是一朝一夕之功,總須待以時日。請花上一個月的時間來對企業模式進行考察,這可以省卻你今後的不少麻煩。
但是,請務必不要自欺欺人地以為:別人需要的也正是你所需要的,別人向往的也正是你所向往的,別人購買的也正是你所購買的。矽穀的企業家們也總認為:無論什麼時候每個人都一直在使用筆記本電腦。
遺憾的是,所謂“成功的企業家必須有信心”的說法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對一個錯誤的企業模式有信心,會把你拖進一條死胡同,大量吞噬你的時間和金錢。一家企業看來似乎非常誘人:企業計劃、銷售計劃、籌款計劃、公關部隊、專利律師和企業章程等所有這些成功企業的標誌,但往往很可能掩蓋了企業內部的真正缺陷。
成功的創業者應該了解:你的企業應該著重過程,而不是產品。
創業者的工作重點應該是:為使某一過程持續下去,必須找到市場,找到一個會響應你努力的機製。如果存在這樣一個有效的企業模式,一切都很簡單:你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你的市場以銷售量、現金流量和利潤作為回報。
但是,你可能會想,不是已經有不少企業家把好主意轉變成了大企業嗎?如何解釋斯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菲爾·奈特或泰德·特納的成功呢?他們這批成功者又如何解釋?他們選擇了最佳企業模式,交上了好運。
總會輪到什麼人交好運的。市場其實已經一切就緒,他們於是憑借著好風就此青雲直上了。但他們的成功是一種證明規則之可恃的例外。因為,在每一位成功的比爾·蓋茨後麵,總有著戴維·舒斯、菲力普·卡恩和另外許許多多才能出眾的人在苦苦追求著他們的夢想,然而卻至今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