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時地利上做文章

我國有一句古訓說:“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庫不盈。”這句古訓意思即無論是做生意還是種地都要在天時地利上做文章,做生意如果不懂得天時地利就不能取得財富;種地不懂得天時地利就不能有收獲。如果運用到我們所說的創業上麵,運用到我們捕捉成功的機會方麵,這句古訓則可以這樣理解,即在創業的時候,一個人如果要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則一定要善於運用自己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在立足和善於運用自己得天獨厚的條件的基礎上,適時出擊,就能夠很好地抓住機會,從而取得自己事業上的成功。一個人要想抓住成功的機遇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就得學會抓住時機,在機遇到來的時候一定要果斷出擊,並且還應學會充分利用地利等環境的優勢為自己創造機遇,進而取得成功。

在天時地利上做文章之所以是抓住機遇的關鍵因素,是由機遇的突出的特性所決定的。那麼機遇都有什麼突出的特性呢?一是它具有稍縱即逝的時效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遇的這種特性就決定了一旦出現就必須要能夠抓住它,如果你抓不住它,那麼它就會悄然逝去,我們不能再祈望它重新出現。所以,那些能夠成功創業的人一旦發現這樣的機會,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去開發它、利用它。相反,那些難以成功創業的人則對機遇的到來表現得很麻木,不懂得機遇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以至於機會白白地從自己麵前消失,使自己喪失了最寶貴的財富,最後則追悔莫及。

做生意的目的,無非就是能夠盡快地把商品銷售出去,以加快資金的周轉,資金周轉的快了就能夠多賺錢。商品長期積壓在自己手裏就會影響資金的周轉,況且還要額外支付庫存的開支。而且,對於錯失時機造成的損失他永遠也無法彌補回來。任何人要想抓住成功的機遇,就一定要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果斷出擊,絕不能讓機會在自己麵前溜走。

機遇除了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這一特點之外,它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征,即很強的環境製約性。也就是說任何機遇都會受到環境的製約,在一定的環境中它有可能是機遇,而在另外的環境中它則不一定是機遇。因此,在捕捉機遇的時候還必須考慮到環境的影響,一定要培養出因地製宜的捕捉機遇或者因地製宜的創造機遇的能力,這樣才能把機遇變成我們成功創業的階梯。

還是那句老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成功創業,人的因素固然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但任何人不努力要想獲得成功創業都是異想天開。但我們在努力奮鬥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天時地利對成功的重要意義。如果我們能在天時地利上做文章,那麼我們則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當前社會的熱點

社會在發展,熱點會層出不窮,隻要你留心觀察,在你的周圍都有大大小小的熱點和公眾的話題。1990年以後,全國的申辦奧運會熱、亞運會熱、香港回歸熱、足球熱、股票熱、房地產熱等等熱點不斷,你所生活的城市和社區也會有局部的熱點,如舉辦什麼鮮花節、啤酒節、旅遊節、經貿洽談會、申辦衛生城市等等熱點及公眾話題。對政治家來說,熱點是政績和社會繁榮的象征;對普通市民來說,熱點是景象,是熱鬧,是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對精明的商人來說,熱點就是商機,就是掙錢的項目和題材。抓住熱點能掙錢。同時,也要注意潛在熱點的預測和發現,在熱點還沒有完全熱起來之前,就有所發現,有所準備,在別人沒有發現商機時,你能發現商機,就更勝一籌。

拿出筆和紙,把你所感受到的當前的社會熱點和潛在的熱點逐個列出,看一看與熱點相關的市場,是否具有現實的、潛在的需求,這就是你掙錢的著眼點。

研究生活節奏的變化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的價值觀念。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必然會產生新的市場需求,用金錢購買時間是現代都市人的選擇。精明的生意人就會看到這一點,做起了各種各樣適應人們快節奏生活需求的生意。比如,在吃的方麵上,方便食品和各種快餐應運而生,其市場潛力十分巨大。中國人口眾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必然要求快餐食品品種更多,數量更大,服務質量更好,這方麵市場拓展還大有文章可做;在穿的方麵上,由於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偏愛隨意、自然、舒適、簡潔的服裝,非正式重要場合,較少穿著一本正經的西服;在行的方麵,擁有私家車對先富起來的人來說已成為現實,出租業已由城市向鄉村發展,圍繞著交通和汽車用品市場開展生意,前景也十分廣闊;通訊業迅速崛起,各類通訊工具不斷更新,這方麵的商品及服務需求也會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