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上的心靈防線
器官的缺陷造成了許多阻礙,但是這些阻礙卻絕不是無法擺脫的命運。如果心靈主動地運用其能力以設法克服其困難,則個人可能會和原先負擔即比較輕的人一樣的成功。事實上,器官有缺陷的兒童,盡管遭受到許多困擾,他們卻經常比身體正常的人有更大的成就。身體障礙是一種能使人向前邁進的刺激。例如,視力不良的兒童可能因為他的缺陷而感覺異常的壓力。他要花費較多的精神,才能看清東西。對視覺的世界必須給予較多的注意力。他也必須更努力地區分色彩和形狀。結果,他對視覺的世界即必須努力注意微小差異的兒童有更多的經驗。
由此可見,隻要心靈找出了克服困難的正確技術,有缺陷的器官即能成為重大利益的來源。在畫家和詩人之間有許多人都曾蒙受視力缺陷之害。這些缺陷被訓練有素的心靈駕馭之後,它們的主人即比正常人更能運用他們的眼睛來達到多種目的。在天生慣用左手而又未被當作是左撇子看待的兒童之中,也很容易看到同樣種類的補償。在家庭裏,或在其學校生活開始之際,他們會被訓練運用他們不靈巧的右手。事實上,它們是不十分適合於書寫、繪畫或作手工藝的。但是,假使心靈能被妥善運用以克服此種困難,我們相信:不靈巧的右手必定會發展出高度的技巧。事實也正如此。在許多例子中,慣用左手的兒童都比其他人學會較漂亮的書法、較有繪畫的才能,在工藝方麵也較有技巧。找尋出正確的技術後,再加上興趣、訓練和練習,他們即能夠將劣勢轉變成優勢。
隻有決心要對團體有所貢獻而興趣又不集中於自己身上的兒童,才能成功地學會補償其缺憾之道。隻想避開困難的兒童,必將繼續落於他人之後。隻有在他們眼前有一個可供努力的目標,而此目標的實現又比擋在前麵的障礙對他們更為重要,他們才會繼續鼓起勇氣前進。這是他們的興趣和注意指向何處的問題。如果他們努力地爭取某種身外之物,他們自然會訓練自己,使自己具有獲得它們的能力。困難隻是通向成功之路必須克服的關卡。反過來說,假使他們的興趣隻在於擔心他們不如別人,或除了想擺脫它們外,便無其他目標地和此種落後狀態爭戰,那麼他們就不會真正地有所進步,一隻笨拙的右手是無法用憑空妄想,希望它們較不笨拙,或甚至避開笨拙等方法,來訓練使其成為靈巧的。它們隻有在練習出實際的成就之後,才會變得較為靈巧;而取得此種成就的誘因,也必須比長期存在的笨拙所造成的氣餒,更深刻地被人感覺到。如果一個孩子想要集中全力來克服他的困難,則在他身外必須有一個他要全力以赴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以他對現實的興趣、對別人的興趣,以及對合作的興趣為基礎的事實上,心靈不僅能影響某種特殊病症的選擇,而且它還能支配整個身體的結構。對這個假設我們還沒有直接的證明,而且要找出怎樣做才能建立這種證明,也是相當困難之事。然而,它的證據看來卻似乎相當明顯。如果一個孩子是膽小的,他的膽小便會表現在他的整個發展過程中。他不關心體格上的成就,甚至不敢想象自己可能取得此種成就。結果,他便不會用有效的方法來鍛煉他的肌肉,而且也拒絕接受通常會引人發展肌肉的所有外來刺激。當其他對鍛煉自己肌肉有興趣的孩子,在體格健美方麵遙遙領先時,他卻由於興趣的缺乏而遠落於他人之後。
由此,我們可順理成章地得出結論:身體的整個形狀和發展不僅受心靈的影響,而且可反映出心靈的錯誤和缺點。我們經常可以觀察到:有許多肉體的表現隻是心靈無法找出補償其困難的正確方法所造成的結果而已。例如,我們已經確知,在生命開始的最初四五年之間,內分泌腺本身也會受到心靈的影響。有缺陷的腺體對行為並不會有強迫性的影響,反之,整個外在環境,兒童想接受印象的方向和心靈在他感興趣情境中的創造性活動等等,都能不斷地影響腺體。
另外一個證據可能較容易被了解並被接受,因為我們對它較為熟悉,而且它引起的是身體短暫的表現,不是固定的氣質。每一種情緒都會以某種程度表現在身體上。而每個人也都會將他的情緒表現在某種可見的形式中,這也許是他的姿勢或態度,也許是他臉部的表情,也許是他腿或膝蓋的顫抖。例如,當他臉色變紅或轉白時,他的血液循環必然已經受到影響。在憤怒、焦急或憂愁的狀態之下,肉體都會說話,而肉體在說話時,都是使用著自己的語言。當一個人處於他所害怕的情境中時,他可能全身發抖,另一個人可能毛發豎立,第三個人可能心跳加快,還有些人會冷汗直流、呼吸困難、聲音變啞,全身搖晃而畏縮不前。有時,身體的健康狀態也會受到影響,例如胃口喪失或引起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