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變老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怎樣永葆青春,就象我們生病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留住健康一樣。一個人如果思想樂觀,愛惜身體,那麼他怎麼會生病呢?隻有無知和錯誤的思想才會產生疾病。如果一個老人能夠象年輕人那樣活力四射,那麼他一定有一顆年輕的心。據說長壽的人都是樂觀主義者,因此,快樂是長壽的源泉。如果你能夠知足常樂,用樂觀的心態去麵對生活、麵對困難,那麼皺紋就不會出現在你額頭,你也會永葆青春。
永葆年輕在於讓自己充滿愛心和保持一份浪漫的心情。如果你能夠向周圍的人播撒愛心,讓你的思想沐浴在愛的光芒中,那麼你將會年輕而有朝氣。如果你的心靈扭曲,失去了人性之美,心中充滿私欲和貪婪,那麼,即使你處在花季也會顯得老態龍鍾。歲月輪回,世事滄桑,一顆沐浴在愛意中的心靈會永遠年輕。
增添你的生活品味,看一看充滿希望的前方,你就會留住青春的歲月。不要後悔過去,去過單調而冷漠的生活,這樣會讓你未老先衰。居住在城市中的女性過著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她們青春常駐,而那些鄉村的女人們,居住在偏僻的鄉村,生活單調無趣,因此她們的心靈得不到滋潤,容顏易逝。單調而乏味的生活易使人變得麻木而沒有創造力,雖然經常幹體力活的農夫生活在更加健康的環境中,但他們與那些腦力勞動者相比,壽命卻短了許多。
每天都必須學習一些新的東西,這是古代一位長壽的先哲闡述的健康長壽的秘訣。古希臘人也有同樣的觀點:“永遠學習新的東西是青春永駐的秘訣。”
健康的活動增強了身心的力量,讓你靈活敏銳。如果你能夠接受新思想,心胸開闊,保持人性之美,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追求和探索真理,那麼你將留住青春、留住歲月。
廷緩衰老的良藥是快樂、希望和愛心。要永遠年輕,就要有同情心和愛心、有健壯的體魄、有寬廣的心胸和堅定的意誌,這是年輕的源泉。任何人都有享受年輕的權利,不要讓憂慮、嫉妒和仇恨充斥你的心靈,那樣會讓你痛苦,會使你未老先衰。
人的行為來自於心靈
人們對“到底是心靈支配肉體,還是肉體控製心靈”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參加爭論的哲學家們,稱自己為唯心論者或唯物論者,而各執一詞。他們提出了數以千計的論據,可是這個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個體心理學可能有助於這個問題的解決,因為在個體心理學中,我們實際上是在研究肉體和心靈的動態相互關係。亟待治療的病人都具有肉體及心靈,如果我們治療的理論基礎錯誤,我們便無法幫助他。我們的理論必須是從經驗中導衍出來的,它也必須經得起實際應用的考驗。我們生活在這些相互關係中,我們必定要接受找尋正確觀點的挑戰。
個體心理學的發現,把這個問題所造成的緊張情勢,大部分都消除了。它不再是水火不相容的問題。我們認為,肉體和心靈二者都是生活的表現,它們都是整體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也開始以整體的概念來了解其相互關係。人類的生活,是可以四處走動的動物的生活,隻發展肉體對他而言必然是不夠的。植物是生了根的,它們停留在固定地方無法活動。因此,發現植物有心靈——隻要是我們所能了解的任何形式的心靈,都必定會使人驚奇萬分。假使植物能預見未來,它們的官能也會使之一無所用。可是這有什麼用呢?植物仍然無法逃開它的劫數。
然而,所有能動的動物,都能預見並計劃它們所要動的方向;這種事實使得吾人不得不假設:它們都具有心靈或靈魂。
預見運動的方向是心靈最重要的功用。認清了這一點,我們就能了解:心靈如何支配著肉體——它為肉體定下了動作的目標,如果沒有努力的目標,隻在不同時間,激發起一些散亂的動作,這是沒什麼用的。因為心靈的功能在於決定動作的方向,所以它在生活中占著主宰的地位。同時肉體也影響著心靈,作出動作的是肉體。心靈隻能在肉體所擁有的,以及它可能被訓練發展出來的能力之內指使肉體。比方說,假使心靈想要使肉體奔向月亮,那除非是它先發明一種可以克服身體限製的技術,否則它便注定要失敗。
人類比其他動物要善於活動。他們不僅活動的方式較多——這一點,可由他們手的複雜動作中看出——而且,他們也較能利用他們的活動,來改變圍繞著他們的環境。因此,我們可以預料:人類心靈中,預見未來的能力必將有最高度的發展,而且人類也必會明顯地表現出,他們正有目的地奮鬥,以增進他們在整個情境中所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