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氣質是需要自我培養的(2)(2 / 2)

工作,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或者說,工作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它存在於我們的四周,是我們存在於這個社會的象征,不可或缺,因此必須自己做主他人無法代替。

和許多人一樣,張兵在13時和大學期間都做過很多工作。他修理過電視機,還賣過書。有一年,他整整一個春天,都在為某場比賽而收集訂出去還沒有收上來的票。那是一些根本就沒有人去觀看的比賽。他曾經做過家教、商場收銀員、會計與遊旅向導。他為了完成學業,還做過清潔工。

他曾經覺得那些工作都是一些下賤的工作。後來,他認為自己錯了。其實那些工作中是給予自己很珍貴的經驗。不管在什麼樣的工作中,也不管工作的檔次,都能使自己學會了很多東西。

就說他在商場裏工作來說:他自己感覺自己是一位好員工,做好了自己範圍內的事。然而,有一次,他正在那裏和同事閑聊,此時,主管走了過來,他看了看周圍,然後叫張兵跟著他,他沒有說話開始動手整理,堆在倉庫裏定出去的商品;然而,他又來到食品區,將購物車裏的商品清空。

張兵看了一切,很驚訝,很久才感覺醒悟過來。主管希望自己和他做這些事!張兵感到驚訝,並不是因為這是一項新任務,而是他意識到自己必須要那樣做下去。可是,以前從來沒有人讓他那麼做。

這件事使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他不僅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同時還讓他在工作中受到了很多的教益。當他獲得了這些教益後,認為自己做的工作開始變得很有意思了。他越是把工作做的好,學到的經驗與克服的困難就多很多。後來,他沒有在那家商場裏做,去上大學,但是那些經驗對他以後的人生與事業有著很大的影響。也使他從事情的旁觀者變成了對事情認真負責任的人。

要使工作做得更好,就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自己工作自己做主,不僅是做好他人安排的事情,這些都是張兵受到的教益。

當有人問:你是誰時,大部分的答案,都會跟職業有關係。比如,“我是教師”或“我是業務員”。你與新結交的朋友初次見麵時,第一句話肯定是問你“你做哪一行?”也正是人們已經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工作也成為對自我認識的重要方法之一了。

工作對自己能力的認識,會有直接的影響。工作使人們覺得自己是優秀的、有用的,被人重視的。工作也是決定人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很多人會從父母的職業,來確定一個家庭在社會的地位。所以,失業代表著沒有薪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會價值也被他人給否定了。失業會使人迷惘、覺得自己無用。對於那些退休的老人來說,沒有工作也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為自己工作為未來,而努力。這也是人們常常告誡自己的。

當問那些常買彩票的人如果中了500萬,會做什麼?答案有上千種,但是當問到第一件事,卻都是一個想法——“辭職”。

如果他們真的辭職了,再去問的話,又會有很多人回答說要回到工作上。有的想去旅遊,放自己一段時間假;有的去學習,回想一下學校生活。但是把這些事情都做完了,他們還是會感覺還是工作好。

有的人不願意工作原因是,他們不想工作那麼累,工作占據的自己生活的全部,還有對自己的工作不是太感興趣,而不想僅僅為了掙錢去工作。也許他們心裏藏著一份與目前工作不同的計劃。

工作的目的並不隻是為了錢,否則那麼多的有錢人早就會坐下家裏什麼不幹,等著養老了,何必在工作中受累、過著忙碌的生活?對於那些有錢人來說,自己存折上多一個零與少一個零對他們的生活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那為什麼他們還是會為工作而忙碌呢?

一生中會有很多人,會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家庭以外的工作上。正如亞伯·堪默斯所說“沒有工作,生命是腐爛的,但當工作失去意義,生命也會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