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上投入的時間更多,則導致表現更好,產生更多意圖和機會,而想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而另一方麵,用在家庭的時間增加,提高了家庭生活的品質,因此想投入更多的時間。可是時間是固定的,工作上多了,家庭上就少了,於是出現了結果:工作越好,家庭越差!如果事實真的是這樣,我想工作與家庭之間的衝突是無法調和了,因為沒有人能創造更多的時間!
仔細想一想上述觀點,其實它有一個前提假設:那就是時間長短決定了工作表現的好壞,時間長短決定了家庭品質的好壞!這個假設是正確的嗎?如果假設不正確,那麼依據假設得出的結論估計也就不正確了。先說工作與時間,我想並不是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越長,工作就做得越好,因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效率,用“工作效率×時間”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要比單純用時間作為衡量標準要好得多(至於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這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而對於家庭與時間的關係,用“家庭效率×時間”去衡量應該是更加科學的方法。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家人用掉一整天的時間坐在一起看電視,相互間沒有任何交流,這樣的做法恐怕對提升家庭和諧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幫助。而如果家人一起做一些遊戲,即使時間很短大概也會產生很大的幫助。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工作與家庭並非是由時間而引起衝突的。這樣一來上圖中兩個環路的緊密關係也就變得相對鬆散了(我想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把上麵的一幅圖改掉了),而影響這種鬆散程度的關鍵就是:如何利用時間,如何讓時間的利用率更高。所以,要更好的平衡工作與家庭,最好的手段就是提高效率。當然,效率也時有極限的,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工作效率和家庭效率都接近了極限,而你的時間還是不夠用,那麼你該考慮放慢腳步,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上,你都在超負荷運轉,你該休息一下了,為了你的健康。
四個不可避免的衝突點
1.觀念上的衝突
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忽視了對家庭的重視,以為自己在工作中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家庭,因此理所當然應當得到妻兒的支持。
比如我們做發行這個行業的,起早貪黑的,一年到頭,風裏來,雨裏去,摸爬滾打,在外麵做業務承受客戶的刁難與難纏,在公司裏有任務壓力,可以說一年到頭都是把心思壓在工作上,很少有其他的想法,沒有心力也沒有時間,老是在想,自己倒無所謂,累點苦點不算啥,隻要家裏人過的好就可以了,於是就這樣一味地以滿足家庭需求而工作。因此會在心理自然會想,家裏的人應該對我的一切都積極支持吧。這樣的心理非常危險,隻要家裏人對自己有一點的反對,就會想不開,就總覺得自己對家裏付出這麼多,覺得自己就是家裏的主心骨,一門心思是想把家庭建設好,營造一個舒服的生活環境,可家裏人怎麼對自己這麼不理解,這麼不支持,想不開,鬧矛盾,夫妻之間產生隔閡,從而影響工作的積極性,於家庭和諧和工作進步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們在觀念上應該認識到,我們的工作是為了家庭,但是我們和家人相處的時候應該是平等的,大家應該互相商量,互相支持。
大家都是家庭的一分子。
2.時間上的衝突
工作之後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而工作是其中最大的無奈。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工作,無法抽身,無法逃離,還有許多的限製和壓力,讓人身心俱疲,總覺得沒有時間陪家人,老婆會埋怨丈夫沒有時間陪自己,不關心,不體貼,毫無浪漫氣息。孩子會覺得爸爸不像別人的爸爸一樣經常陪自己散步和玩耍。別人的爸爸好像都比自己的爸爸好。父母會覺得兒子沒有幾次來看望自己,在家吃飯是越來越少了,也沒時間陪老人家話話家常了。朋友也會說你如何如何,怎麼就這麼忙,想找你聚聚都沒有一點時間,其實工作時間和家庭時間都是寶貴的,但是我們每天睡那麼少,可還是覺得時間就是這麼緊啊。
電話一響,我們在路上,在去客戶家裏的路上,電話一響,不得不中斷與家人的天倫時光,不得不結束與朋友的難得一聚。馬上得走,常常這樣,家裏的人會埋怨,你難道要工作不要家裏了嗎,朋友會失意,但是這些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可能電話就是催人,很緊急的事情,很重要,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