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和諧家庭的催化劑——協調的工作(3)(1 / 3)

巧妙解決家庭和工作的失衡

現實生活當中,有許多夫妻擺正不了工作與家庭生活的關係,常把二者相混淆,並係成了一個個“疙瘩扣”,“剪不斷,理還亂”。為此雖然矛盾不斷,但卻還非常困惑,弄不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工作這麼拚命,在家裏也不歇著,怎麼就得不到愛人的理解呢?

這裏我們且不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先來談幾點關於工作和家庭生活的認識;1.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家庭生活當勞動還沒有成為人的健康第一需要的時候,人們工作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生活,結婚之後,就是為了家庭生活。至於其他如寄托呀、興趣呀等等,都是伴隨著“主要目的”而來的一些“附加產品”。既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家庭生活,工作是家庭生活的“服務生”,那麼倘若因為工作而嚴重幹擾了正常生活的話,我們就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工作,調整一下工作了,不然的話就是本末倒置,失去了工作的本來意義。

2.家庭生活如何會直接影響到工作

家庭生活的溫馨、幸福與否,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工作心情,進而會影響到工作狀態和工作成績。人們常把家庭比作“港灣”、比作“根據地”,如果我們的“港灣”不溫馨、“根據地”不牢固,我們在“港灣”、在“根據地”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充足的給養,我們的身心依然甚至更加疲憊,那麼又將如何以輕鬆的心態、旺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呢?沒有輕鬆的心態、旺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又怎麼會開展好工作呢?

3.認識工作與家庭的關係

工作的“屬地”是單位、是家外,而且每天也應該有時間限製;生活的“領土”是家庭、是家內,而且每天也應該有一定的時間保證。工作和生活一般情況下不應該混淆,特殊情況例外。在單位上的時間,是屬於工作、屬於領導和同事的。正常的情況下,人們每天的工作量都不是滿負荷的,所以要盡量把工作在單位上處理完,而不要帶回家去。在家庭的時間,是屬於生活、屬於家人的。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就應該多問候問候老人、關心關心孩子,多跟愛人溝通交流,以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在單位上工作更多的是屬於付出,在家庭中生活更多的則是屬於享受,所以不要把二者輕易攪和在一起,“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我們認識不到這一點,工作生活“不分家”,經常性把工作帶回家來做,或者經常性地沒完沒了地工作,不給自己和家人留有“生活餘地”,那麼勢必會幹擾到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影響到愛人和其他家庭成員。不發生矛盾才怪呢?夫妻們,現在你們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嗎?

對工作和家庭生活有了清醒的認識之後,夫妻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該正確對待和處理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關係了。那麼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二者的關係呢?

首先,夫妻們要在思想意識上把家庭生活擺在比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在現實生活當中,在多數人尤其是男人的思想意識中,往往把工作看得比家庭生活更重要,所以行動起來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把“砝碼”傾向於工作一端,造成了工作和家庭生活關係的嚴重“失衡”。這種現象的產生,細分析起來原因無外乎二點:一是在社會和曆史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幾乎形成了一種“共識”,即“男主外,女主內”,“男人當以事業為重,女人當以家庭為重”。因為有了這種“共識”,所以在現實生活當中,男人們便自覺不自覺地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家庭生活放在了第二位。如果一旦顛倒了工作和家庭生活的位置,便會遭到自己和他人的“非議”。女性也多是如此,如果一旦把工作放到了首位,把家庭生活放到了末位,“不顧家”了,便會被人們認為是顛倒了本末,就會遭到家人和社會的不理解、甚至是“非議”。家庭也多會因此矛盾不斷,夫妻關係也大多不再和諧。二是在工作中,隻要表現得好,成績斐然,就很有可能會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讚賞、鮮花和掌聲,從而更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這些也猶如一根根晃動在眼前的“紅蘿卜”,吸引著人們心中的“驢子”往前走。相反在家庭當中,無論表現如何,都會被自己和其他成員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很少會有“紅蘿卜”的出現。眼前沒有“紅蘿卜”的晃動,往往便容易失去“向前走”的熱情。鑒於人們在現實生活當中,本來就容易“重工作輕生活”的實際狀況,所以要想擺正工作與家庭生活之間的關係,就必須要矯枉過正,在主觀意識中把家庭生活放在比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即使做不到這一點,也至少要把二者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