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人格,做人的魅力所在(2)(1 / 3)

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但是這位女士的念頭改變了,心態改變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並為這些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她從自己造的牢房裏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生活中,失敗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態有問題。遇到困難,他們總是挑選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還是退縮吧。”結果陷入失敗的深淵。成功者遇到困難,仍然保持積極的心態,用“我要!我能!”“一定有辦法”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於是便能想盡方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愛迪生在幾千次失敗的試驗麵前,也決不退縮,最終成功地發明了照亮世界的電燈。

在此,我請大家想一個問題: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究竟是為了什麼?

亞裏士多德說:生命的本質在於追求快樂。那麼,使得生命快樂的途徑有兩條:第一,發現使你快樂的時光,增加它;第二,發現使你不快樂的時光,減少它。

這裏不妨再講講那個老掉牙的故事:

古時候有甲、乙兩個秀才去趕考,路上遇到了一口棺材。甲說:“真倒黴,碰上了棺材,這次考試死定了。”乙說:“棺材,升官發財,看來我的運氣來了,這次一定能考上”。當他們答題的時候,兩人的努力程度就不一樣,結果乙考上了。回家以後他們都跟自己的夫人說:“那口棺材可真靈啊。”

國外有一個年輕人看破紅塵了,每天啥也不幹,懶洋洋地坐在樹底下曬太陽,有一個智者問,年輕人,這麼大好的時光,你怎麼不去賺錢?年輕人說,沒意思,賺了錢還得花沒。智者問,你怎麼不結婚?年輕人說,沒勁,弄不好還得離婚。智者說,你怎麼不交朋友?年輕人說,沒意思,交了朋友弄不好會反目成仇。智者給年輕人一根繩子說,幹脆你上吊吧,反正也得死,還不如現在死了算了。年輕人說,我不想死。智者說,生命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年輕人幡然醒悟,這就叫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對這個事情的態度。態度變了,事情就變了。我們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個事情的態度,一個人因為發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不如他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更嚴重。改變了態度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奮發向上的鬥誌,有了奮發向上的鬥誌結果就會變化。

今天下雨了,道路擁擠,司機都著急,有的人急得直罵。感恩吧,下雨空氣濕潤有益健康;今天刮沙塵暴了,煩透了,感恩吧,正因為有沙塵暴,才知道美好天氣的可貴。要接受自己、接受別人、接受現實。如果你身上有一個小毛病,你要想別人有一個大毛病;如果你實在想不開,就參加一次別人的葬禮。要學會欣賞每個瞬間,要熱愛生命,相信未來一定會更美好。有人壓力一大就去算卦,聰明人不算卦。算卦的目的是要算一個好的未來,萬一算了一個差的未來怎麼辦?由此,智者們得出以下總結: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

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

你不能控製別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預示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

你不能延續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如果你能保證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證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證每天心情好你就會獲得很好的生命質量,體驗別人體驗不到的靚麗的生活。生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享受過程,精彩每一天!

三毛說得好: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成功與失敗準則,我總認為,自我提升、自我調整、自我快樂,就是漸進的成功。正是,你想什麼,什麼就在心裏,準得很!

包容的心

二戰期間,兩名戰士與部隊失去了聯係。由於他們是來自同一個小鎮的戰友,於是在森林中艱難跋涉時,總是互相鼓勵、安慰、照顧。

十多天過去了,他們仍未找到部隊,幸運的是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又艱難地度過幾日。這一天他們在森林裏又遇到了敵人,經過再一場戰鬥,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他們自以為安全時,隻聽到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在肩膀上。後麵的戰友跑上前來,用顫抖的雙手抱起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趕忙從自己的襯衣上撕下布條包紮戰友的傷口。

事隔30年,那位受傷的戰士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就是我的戰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時候,我碰到了他發熱的槍管,但當晚我就原諒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帶的鹿肉活下去,我也知道他活下來的目的是為了他的母親。此後30年,我裝著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沒有等到他回來就走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她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