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人格,做人的魅力所在(2)(2 / 3)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做錯了事情,我們能夠原諒他、寬容他;但如果一個做了對不起你甚至是傷害了你的事情後,你能否依然原諒他、寬容他呢?

——將傷害留給自己,減少他人的痛苦和不幸,讓自己永遠持有一顆包容的心。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並讓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陣狂風刮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頓時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斷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並在楚王耳邊悄聲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燃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要與各位一醉方休,大家幹脆都把帽子摘下來痛飲一場吧!”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

後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健將獨自率領幾百人為三軍開路,過關斬將,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年摸許姬玉手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於他,發誓畢生效忠於楚王。

做人要學會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使自己在不經意間受益匪淺。你要記住,你施恩於他的那個人是知道感恩的,因為人和人在內心的某個地方總是相通的。那時候,你的滴水之恩換來的將是湧泉相報。

做人要實在

常說實實在在做人,本本分分做人,不做昧良心的事,不做害人的事,誠信是做人的起碼準則、基本條件。人無信不定。一個人如果做人不實在,成天講假話、空話,或無信義,出爾反爾,那麼誰都不敢和他交朋友。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你自己。這是刻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金頂上的一句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告訴我們:世界上最難認識的就是你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對自己的關愛,從不去問“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之類的問題,偶爾想起,也不過茫茫然一片空白。在人生這個舞台上,正可謂: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人要認識你自己。這裏所說的認識並不是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講的道理一樣,對於那些身外之物我們還是應該去追求的。我們不反對去追求“身外之物”,更不鼓勵人們這輩子禁欲,下輩子進天堂享福。正好相反,我們要極力鼓勵人們去追求現實的身外之物,因為畢竟隻有這些身外之物才能反映出我們今生今世過得好不好,才能看出我們這輩子活得值不值。但同時我們也絕對不讚同將這些身外之物當作唯一的人,當追求得到滿足後,他又會很迷茫,結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該往哪裏去,於是會墮落,尋求感官享受。可見人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不但要建設極大豐富的物質家園,同時還需要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做人固然要追求物質,但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一定要有精神。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經不起人們的推敲,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無法使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人首先應該給自己一個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來究竟是幹什麼的,必須有個十分清晰的描述,離開了這個描述,人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個十字路口徘徊,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賓館裏,服務生不小心把咖啡濺到顧客的皮鞋上,他站著一個勁地向顧客道歉,兩腿不停地發抖。老板正好過來,沒有指責更沒有辯白,而是掏出自己的手絹跪下去替顧客擦拭。那神情就像是在為他自己的家人服務一樣隨意安詳,既沒讓顧客感到受寵若驚,也沒讓服務生感到難堪。

後來這個名叫伍迪·艾倫的服務生自己也當上了賓館的老板。他說,就是那一刻,老板影響並成就了他的一生。而且每次說這話的時候,他都能夠很清晰地記起老板跪下去的身影。

做錯了事,要及時補過。跪著為顧客擦鞋,並不代表自己降低了身份,失去了尊嚴,那表示自己補過的態度。不要覺得跪著做事是丟人的,關鍵是我們要懂得什麼時候應該站著,什麼時候應該跪著。特別是在服務行業中,顧客就是上帝,真誠的、優質的服務就是我們對上帝最好的回敬。

要有主見顧大局

做人應該以大局為重,不能固執己見而不聽別人的忠實良言,但也不能被別人的思想左右而失去自我。適當地聽取別人的意見是應該的,但做人一定要有主見,學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每一個人都會為謀取自己的利益而活,但不能損公肥私,損人利己,要顧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