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層出不窮的經營謀略(1 / 3)

時代在變,社會結構在變,消費形態在變,市場生態在變,我們要抓住這一關鍵機遇,順應時代潮流,來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來製訂自己的營銷決策。

以前,廠商生產什麼產品,消費者就使用什麼產品,買方沒有反思的觀念——這是不是我需要的產品?我需要的是××型的產品,——也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現在,這種現象已經不存在了。

廠方在生產之前會先調查,產品是否符合消費者的需要?消費者也會反應,我需要的是××型的產品,否則不買。除非是獨占市場,否則,你的產品就不能銷售出去。

“大眾”都說很好的產品,可能有一小部人持相反的觀點,於是,針對這一小部人的需要產品,應運而生了。這種區隔雖然似乎縮小了“市場之網”,但“火力”卻集中了。這種“區隔市場”式的行銷,有時候還比“大眾市場”式行銷效益還高。

忠於大的真理常常需要背叛小的真理。

——[美]彼得·德夫裏斯時代在變,社會結構在變,消費形態在變,市場生態在變,我們要抓住這一關鍵機遇,順應時代潮流,來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來製訂自己的營銷決策。

傳統行銷者多半不希望他們的產品被特定的對象“綁死”,而喜歡將他們的商品定位成“人人皆適用”,來增強企業競爭中的力量。

然而,在現代的行銷觀念裏,“任何人都適用”也就意味著“任何人都不適用”。如果無法了解“市場區隔”的需要,產品要暢銷無阻是不可能的。

當華航還在“以客為尊”,而航空服務員還懶得理你,連點餐都得用英文或至少得講國語才能溝通的時候,長榮航空卻打出“說台語也能通”的口號,結果,吸引了不秒為數龐大的“阿公、阿媽”族群。

當洗發精還停留在一瓶30元時,綠野香波卻是以120元的高姿態進入市場,充分切入一般人“貴就是好”的心理弱點,銷售前景非常可觀。

當飲料市場還在“碳酸”時代時,香吉士卻以“純純果汁”攻下了大半壁江山,而味全則更以“果粒果汁”區隔市場,波蜜則幹脆來個“雞兔同籠”,以“果菜汁”應戰,結果雙雙各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要想使自己的產品暢銷不衰,就必須能夠正確認識“市場區隔”。

例:兩年前,某公司受托處理一棟一樓的房子,是戶位於8米寬巷內的三家窗。整體而言,是屬於社區型的住屋,但“性格”又不夠明確,因為附近同樣的一樓,有住家、超商、小型餐廳,也有辦公室,看起來非常雅觀,所以顧客看了房子都十分樂意購買。

初步的行銷策略確定之後,公司在廣告上用大字注明“辦、店、住”皆宜,結果,反應甚差。公司實在大惑不解:無論就價位、環境、建材、交通等條件來看,都算是搶手貨,不可能這麼難推銷啊!

經過不斷地請教資深前輩,自己觀察、評估,才慢慢地理出個頭緒來。

原來,社區的一樓本來就屬特殊,因為它的消費對象蠻特定的。價位高——當住家太浪費;進出方便——但隱私性差;臨街——但太吵;當辦公室——感覺又不太對勁;當店麵——又嫌不夠“吃市”……

然而,商品本身的“性格”是人們塑造出來的,你說它“適店麵”,它就適店麵“你說它”適住家“,它就適住家;你說它”適辦公“,它就適辦公;反過來說,當你說它”住店辦皆宜的時候,它未嚐不可。

思路理清之後,公司改變了行銷策略,重新塑造了它的形象:

“社區店麵,新商圈,人氣旺,誠征‘金主’。”

這樣的調整果然奏效,廣告刊出之後,顧客紛紛而來,參觀者是投資性買家,他們算是這樣的:把圍牆打掉,重新裝潢透明玻璃“圍牆”,整理成店麵的樣子,再行出租,等到租店麵價格出售,屆時價格將大幅提升。因為對象適合,買主與行銷之間剩下的隻是議價空間的幅度罷了。

把市場需求縮小以後,看起來似乎對產品銷售不出,但實事上卻大相徑庭。真正的潛在買力才突顯得出來,這個原則尤其適用於從大眾商品“區隔”而出的高價位“小眾商品”。

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古希臘]亞裏士多德美國有一家名叫通用(Generalfoos)的寵物食品公司,正準備一種新的罐頭狗食。眾所周知,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新開發的產品要想在市場上暢銷是件不容易的事。單是一種狗罐頭就有數十上百的品牌,個個有其特色,其吸引力後來者若想“居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殺出重圍,企劃部門想出了一個策略:

將狗食分為三種:

1.老狗食,高齡狗專用。廣告詞為:吃通用牌老狗專用食品,使您的愛犬延年益壽,使家庭更和樂、溫馨。

2.中狗食,壯、中年狗專用。廣告詞為:吃通用牌中狗專用食品,可使您的愛犬有強壯的身體,幫助您把“家”看得更好。

3.小狗食,幼、小狗專用。廣告詞為:通用牌小狗專用食品,可促進小狗發育,快速成長。

人們從年齡上看狗,大多隻分大、中、小三種,而三種狗都被這個策略鎖住。這個“市場區隔”策略,使通用狗食在琳琅滿目的狗食市場中異軍突起,很快占領了大量的市場。不論配方、口味是否與眾不同,但這個行銷策略確實抓住了狗主人的消費心理。一般人的觀念裏,狗食就是狗食嘛!狗食還有點菜的嗎?

然而,通用食品公司打破了人們對狗食的“製式”觀念,給狗食做了嚴密的“市場區隔”。除非不養狗,否則,無論大、中、小狗,都已經被他的行銷策略鎖定了。

實踐證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想要讓產品突出形象,而立足於市場,務必改頭換麵,另出心裁,唯有將潛在消費者鎖定,才能一針見血,一箭擊中要害。

作為生意人,你嚐試過拍賣會上有趣的現象嗎?

在成功的拍賣會場上,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參與者心甘情願地買下自己並非想要的商品呢?

實踐證明,至少有下列兩個重要原因:第一點:商品的行情相關重要!

倘若商品供不應求,甚至幾乎沒有,那麼,商品可能具有無窮增值的潛力。也即是講,擁有了“它”,就擁有了無限爆發力的財富。

第二點:既然有資格拍賣,那麼,這些有資格者是有來頭的,無論怎樣說他總有把握的“贏”。因為,作為買主,能不給這些有來頭的一點麵子嗎?所謂“輸人不輸陣”,讓人知道我有錢,買到“麵子”,這才重要。這種“拍賣會場的人情效應”,值得每一個行銷者細細深思與參考。

“麵子”是人情最大弱點,自古以來,英雄好漢敗在“麵子關”的,比起敗在“美人關”的要多得多了。如果能在行銷時把現場氣氛炒熱,對方往往潛移默化,主動來買,甚至加價。因為攸關“麵子”,使他鼓足勇氣,拿出氣魄來,他不願讓人認為他出不起價,他想“贏得麵子”,所以就主動加價,給賣方一個很好的英雄形象:“好樣的”。

實踐證明,大部分成功的行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善於掌握現場氣氛。

這裏,有一個房屋銷售現場:

當雙方洽談到某種程度的時候,賣方通過電訊器呼叫聲斷斷續續鳴叫,而且對話內容一定與這棟房子有關,談話的時間不長,但“句句重點”。幾度電話來回後,買主迫不及待地要求協商,同時行銷也已開口要收訂金了!

另一種情況是:每當行銷者發現參觀者都是附近鄰居,而又遲遲不來談價錢時,會場越爭越熱鬧,參觀的人不但“變多了”,而且還有好幾位“很誠意”的客人,其中好幾個都來看過好幾遍了全都滿意,隻差價錢還沒“談妥”。這時鄰居時時關心房價行情。

真理隻有一個,不會改變。它包含觸及內心的每件事情——榮譽、自尊、憐憫、公正、勇氣與愛。

——[美]福克納“房子賣掉了嗎?有沒有人出價?最低多少可以賣?”

“有一位張先生出價八百萬,一位王老板出八百二十萬,剛走的那位蔡太太還出到八百四十萬,我都不肯賣。這麼好的房子,出價太低了。”

這時候,剛剛走掉的蔡太太又回頭來了:

“八百四十萬不行,那我再加三十萬好了,總價八百七十萬賣給我好了!”

“蔡太太,你出的價就不粘邊,您沒瞧這房子多麼好的設備。裝潢不過一年,幾乎就等於是新的,學區又好,離學校也近,小孩上學隻要三分鍾,公車又多,交通方便,而且治安又好。最後重要的一點,我以一個專業人員的立場告訴您,房前這條路就快通車了,這棟房子的增值潛力可是無窮的呀!也許三年內會增值五成以上呢!”

“那你究竟要多少價才肯賣呢?”

“我不是說過了嗎?至少九百萬,這是最低價。這樣吧,您回去考慮考慮,再和我聯絡好了!”

等蔡太太走了之後,這個鄰居把行銷拉到一旁,悄悄地說:

“王先生,九百萬的價格確實高了點,這樣好了,你也不必這麼硬,意思意思,八百八十萬我買了,我可以立刻付訂金。”

能夠巧妙地營造現場氣氛,否則,無論怎樣的枉費心機,無論怎樣的吹牛皮,但是,你還瞎費九牛二虎之力,白噢噢!

作為生意人,要提防他人的介入,致使生意泡湯了。

談判時,如果你身邊有其他朋友在場,往往會使焦點模糊,因為在那種場麵下,對方很可能不是為生意而談,而是一種“麵子”之爭。

第三者愈多的場合,談判雙方就愈要“麵子”,並且極力護“麵子”,粉飾“麵子”,尤其是人多勢眾的一方,因為有朋友在場,無形中就會產生我雖然外行,但不能失麵子。所以,這種愛“麵子”協商。很可能會使理性的議價場麵變成“馬拉鬆接力賽”。

作為生意人,議價談判時最好避免有第三者在場。道理很簡單,買家若要誠心與賣家議價,總不會等許多客戶在場時,才大聲嚷嚷要折扣吧!這實際上買方也注意到賣方的“麵子”影響。

單獨談判,往往就不怕失“麵子”,這樣,妥協的空間就會比較大,買賣也就容易談多了!

有個朋友帶著剛交上的女朋友上街買電腦。才進了店門,就有位“店員”出來接待。這位“店員”很客氣地說:

“我是這裏的電腦工程師,如果是有關電腦的問題,我願為您最佳服務。請問您要買多大容量的產品?哪種品牌?哪一型的?”

一開口就是“行話”,對方還是個工程師。那位朋友一聽,傻眼了,僵了老半天,就隨便指了指中間那台電腦問:

“這台要多少錢?”

“先生,這台是一般大中型企業用電腦,是‘五八六’的,價錢比較高。您說您準備幹什麼用,我給您介紹一台既經濟又實惠的電腦,好不好?”

第二次開口,還是行話。那位朋友又楞在那裏不動,口語不清地說:

“中間那台電腦多少錢?”

“哦!‘價錢呀’,我是工程師,不是推銷員,我找推銷員來和您談好了。”

這朋友一聽,感到很沒麵子,立刻拉著女朋友的手,掉頭就走,嘴裏還羅羅嗦嗦:

“這店員服務態度真差,走!我們到別家去買!”

原來,他在女朋友麵前吹了大牛,說他對電腦有多內行;但他事先沒策劃好。結果一進門就碰到“電腦工程師”。本來打算在女朋友麵前好好露一手的,結果撞上了行家,隻便激流猛退吧!買賣不成不打緊,“麵子”總要顧到,幹脆溜之大吉!

真理是嚴酷的,我喜愛這個嚴酷,它永不欺騙。

——[印]秦戈爾從行銷的觀點來看,這位店家犯了四個錯誤:

第一,不能先斷定客戶都是行家,對外行人講行話要適可而止,注意給對方麵子。

第二,在行銷過程中,一旦發現客戶對產品外行時,要留有空餘的選擇機會,讓對方有回旋的空間。

第三,連續兩個“內行問題”,讓客戶陷入尷尬局麵,卻依然無所察覺,雙方間距離拉大,生意將泡湯了。

第四,“第三者”在場的事實,要考慮到買方可能的“麵子”問題。

作為生意人,要特別注意提高察顏觀色透明度。否則,即使是煮熟的鴨子,也會飛走!

換句說法,難道有第三者在場的場合就一定會容易搞砸嗎?這也未必,所謂“水能覆舟,也能載舟”,關鍵看生意人怎樣,得心應手去應用。

一位很忠厚誠懇的客戶,某天晚上到現場看房時看中房子。通過談判,原價一千二百萬元,殺價五十萬後,以一千一百五十萬元成交,並當場付了十萬訂金;對方言明等隔天早上銀行一開門,即將訂金補足五十萬元。

第二天一早,客戶如約來到現場,還帶了一大堆“家人”,希望在補足訂金前讓家人再仔細看看房子是否合算。

這時,有一位自稱是他哥哥,看起來似乎對房子很“內行”的中年人,手上拿著丈量尺,不聲不響地計算。折騰了半天,房子的長寬高總算都量過了。隨後,他又盤算半天。

負責業務的是一位老資格的生意人。這位生意人暗暗思量,立即斷定這又是一位外行充內行的“專家”。當時他也不動聲色,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嘛!

但特別敏感,他發現對方似乎已經看穿他的弱點,立刻自我調整:

“室內坪數要用地磚來算才方便!”

說完,不禁又自言自語:

“多少塊地磚等於一平米呢?”

該人很機警,知道這老兄一定是在家人麵前“打腫臉,衝胖子”,現在出了洋相,隻有自圓其說。

該生意人,暗暗盤算著,對這位“專家”說:

“本公司是絕對誠信的大公司,從不欺騙客戶,不信您看,您把總平方公尺乘上零點三零二五,就等於整價數,但這個平數並不含公共設施及牆壁厚度。”

該生意人說完,立刻拿出計算器,按照方才的公式把總坪數打出來,再對著這位“專家”說:

“您看,全部總平方公尺換算成坪數與平麵圖登記所換算的坪數一模一樣,您這位‘行家’覺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