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同盟成立後,成員開始緩慢增加,總數增加到七家。以周水造船廠(A級)、渤海造船廠(B級)為主,另外二世造船廠(B-級),以及渤海灣一帶的其它四家規模不大的造船廠,秦皇島造船廠、海唐造船廠、樂亭造船廠、樂陵造船廠(C/D級)。
同盟內造船廠數量並不多,已經滿足了秦小白的布局要求。四個梯隊的造船廠,已經完全能夠生產現在的所有類型的船隻。從最簡單的舟到最複雜的帆船,這七家造船廠都能夠大批量的生產出來,滿足渤海灣玩家對船隻的需求。
渤海同盟七家造船廠的聯手,迅速強化了這個同盟的實力,開始將非同盟船隻擠出渤海灣,形成寡頭壟斷效應。
當然了,這個壟斷效應,隻存在樂陵-渤海城-塘沽口軍事基地-海唐城-樂亭城-秦皇島城,這一段大約700裏的海岸線,以及相應的內陸河上。
到了渤海灣的下半部分——黃河的出海口一帶,那麼就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壟斷。黃河是大型河流,可以航行載重量很高的船舶。
以黃河下遊為界,北麵是燕王諸侯國的地盤,南麵是齊王諸侯國的地盤。進入黃河的中遊,則是周王室、魏王諸侯國的地盤。深入黃河的上遊,又分別經過趙王諸侯國、秦王諸侯國的地盤。
整個上萬裏長的黃河,被各個諸侯國的玩家給分隔控製著。不同諸侯國的玩家不敢隨意越界發動攻擊,否則殺你沒商量,所以也不存在壟斷。
渤海同盟的壟斷權。到了黃河出海口就不好使了。周王室、魏王國、燕王國、齊王國地各種船隻,都頻繁的在黃河沿線,以及出海口出沒。秦、趙距離太遠,通常在上遊、中遊活動,很少有船隻會到下遊的出海口活動。
黃河下遊,這裏有各個諸侯國的大型玩家造船廠,背景深厚。沒有足夠把握的情況下,誰也不敢挑起事端除了流寇、海盜玩家以外。
秦小白把渤海灣700海岸線控製住後,終於把目光放到了黃河出海口。
控製渤海灣700海岸線,頂多隻能讓他對燕國的航運擁有發言權。
而隻有控製黃河出海口。並深入黃河,才能同時對燕王國、齊王國、魏王國、甚至周王室影響。
但是要對黃河進行控製。
難度太高了。他是燕王國的玩家,如果動了其它諸侯國玩家的船隻。很容易引起諸侯國之間的衝突。況且,黃河一帶的造船廠實力雄厚,他也未必有把握能吃地住。
秦小白反複考慮之後,還是決定讓周水聯盟的數百名玩家議會代表們討論研究一下,看看成功地把握有多高。周水聯盟玩家議會代表各個都是精明無比的商人,算起帳來無比清晰明白。
這一次地周水聯盟會議,第一次在塘沽口軍事基地召開。周水聯盟的實力逐漸遷徙到塘沽口。議會的地址自然也要改到塘沽口來。議題是——周水聯盟是否要進入黃河。獲得黃河的控製權。
“我反對進入黃河!造船廠在海上擴張速度太快了,一旦遭遇強勁的海上對手。那麼我們將被迫大力擴張軍事艦隊的數量,後勤補給上將會嚴重的吃不消。咱們燕國還有大量地城寨沒有通商,相互之間沒有建立起任何聯係。我們周水聯盟地首要目標。是統一燕國的玩家勢力圈,打下雄厚地底子。有了這個底子,才能跟其它諸侯國的玩家勢力進行較量。然後再選擇趙王國或者齊王國為目標,進行逐個的吞並擴張,直到統一全國。如果現在冒然殺到黃河去,樹敵太多,各方麵地物資消耗將非常大,會把我們前階段積累下來的實力底子都消耗光。到時候別說跟其它諸侯國較量,恐怕就在燕國內,咱們都站不住腳,會被其它競爭對手給擊敗。”
“我讚同進入黃河!玩家勢力之間的競爭,比的就是一個快字。搶先一步,那麼步步皆贏。趁著現在各國實力雄厚的造船廠還不多,越早進入黃河越好,把黃河變成我們的內河。如果現在放棄了黃河,等以後再進入的話恐怕就要麵對一大堆的強敵了。如果我們慢騰騰的隻在燕國發展,步子穩是穩了,但是走的太慢。其它諸侯國的玩家競爭對手可不會等你準備好才動手,說不定他們會主動搶先進入渤海,在咱們的地盤進行海上爭奪。尤其是齊王國,他們的玩家占著山東半島的地利,可以輕易的縱橫整個渤海、黃海。等咱們統一燕國,一睜開眼打量海上,整個東海和渤海都要成為齊國玩家的地盤。咱們到時候咱們還有還手之力嗎?”
數百名議會代表們紛紛發言,各抒己見,進行辯論。
他們的意見被總結歸納了起來,無外乎讚同和反對兩種觀點。
讚同的議會代表,是看到了周水造船廠的勢力進入黃河的眾多好處,讓周水聯盟的勢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遍布沿海各地,從而迅速形成海上實力。
反對的議會代表,是看到了周水造船廠過快擴張的壞處。造船廠飛速擴張,但是周水聯盟的實力並沒有相應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