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思維導圖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1 / 2)

思維導圖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敘事·案例

作者:陳豔敏

摘 要:隨著科技進步,信息技術成為學科教學中的新寵,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創造的一種將放射性思維具體化的方法。思維導圖融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路。

關鍵詞:思維導圖 信息技術 高中教學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8B-0095-01

思維導圖已經被公認為一種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工具,在國外中小學得到廣泛的應用。思維導圖可作為一種教與學的手段,但是,思維導圖使用之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得到了激發,學習成績是否得到提高,學生的分析、創新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如何評價一幅思維導圖是否符合教學要求等方麵的研究有待加強。

一、思維導圖的定義及特點

思維導圖,可以模擬人腦神經元的分布,在層級和分類信息組織的基礎上從中心主題出發,使人們產生新的想法,通過特定的關聯展開分支,並充分利用色彩和字體的變化,將放射性思維的思維過程和結果變為可視化的工具。

思維導圖可以將要學習的內容以圖式的樣式向學習者展示,激發學習動機。而且可以將原本零散的知識點整合到一起,用來輔助學習者理解學習的內容,因此,對學習者的學習效率的提高有積極的影響。

二、結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運用思維導圖

(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

1.基礎應用: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們適應當代數字化、信息化的社會,培養學生通過計算機迅速搜索、發現、處理及應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生們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要注重教方法,要采取一種有效的邏輯思維的結構圖整合知識點,當下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策略就是思維導圖。

2.思維拓展:高中作為學習先進知識的關鍵時期,應當關注學生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圍繞這些實際問題開展一係列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要學會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的編程部分,尤其是程序及算法是最讓學生們難懂的,若將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應用於此,可事先確定好編程的步驟,理清思路,從而達到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1. 思維導圖的繪製。

思維導圖有兩種繪製方法:手繪和計算機繪製。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習慣、風格,平常使用順手的工具,可利用的資源來繪製,但是它們都遵循同一套原則(Tony Buzan在他的書中敘述的思維導圖繪製時遵循的原則):突出重點、使用發散思維(聯想)、清晰易懂、形成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