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應用思維導圖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1) 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總目標,而信息素養的核心是發展學生信息方麵的能力,信息方麵的能力包括分析的思維能力、創新的思維能力、處理的思維能力和評價的思維能力。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組織和建構知識的思維能力。可以從兩方麵進行:教學目標在活動中達成和關注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2) 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思維可以從問題框架的創設,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在創建問題框架的時候要將問題設計得難易適中、聯係實際(真實性)、富有啟發性、有層次性,問題設立適當,就能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梳理知識點,使其呈現結構化與層次性從而強化學生的思維。
(3) 學習材料——拓展思維,提供素材。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材料如圖像、視頻、聲音、動畫、圖形和文本等,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多樣化的學習材料可以幫助學生們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此時,老師們結合思維導圖、結構示意圖等圖解結構,有助於學生們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完成知識的建構。
(4)教學過程——以發展學生思維為核心。
首先要重視學生對知識點的組織、建構過程。學生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工具將學到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重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新的整體,從而有效進行知識的建構。教學中引用思維導圖,能夠將每個知識點、各個章節之間搭建一個關係網,使複雜的層級關係可視化,激發學生的思維。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信息技術教學結合思維導圖,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能夠發現問題並且想解決問題,關鍵就是思維能力。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充分發揮其作用,鼓勵學生勇於嚐試新的學習方式,從而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思維導圖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增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思維導圖可以恰當地傳遞大量的知識,有利於教師及學生整合新舊知識點,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教、學工具。隻要不斷應用實踐、總結經驗,思維導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亞南.思維發展的心理機製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2]侯建軍,李海青.思維導圖在我國教育領域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軟件導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