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回答:“聽說過,沒看過。”
D回答:“寫夢的吧?好像看過。”
E回答:“知道,看了,特沒勁。”
F回答:“那書都是胡說八道的!”
G回答:“啊?啥?”
H回答:“……你一會兒去哪兒吃飯?”
我向A、B、C推薦這本書:“看看吧,可好啦。”
我問D:“還記得那書寫了些什麼嗎?”
D撓了撓頭:“忘了……”
我問E, E說:“就是說做夢都跟性有關,瞎扯,我沒看完就扔一邊兒了,我才不
信嘞!”
我跑去問F,F說:“我不記得了,但是別人都說那本書是胡說八道的!”
麵對G:……
我沒和H一起去吃飯。
後來我又去問一個學過心理學的人——X,X說:“上學的時候被逼著看,看不進去,晦澀得可怕。考試的時候那幾道題我蒙著瞎填的。”
我:……
我決定換個問題,於是幾天後,帶著認真的態度和表情,我挑選適合的時間、地點問:“你了解自己嗎?”
A回答:“啊……不了解……吧?”
B回答:“應該不了解……”
C回答:“我不知道。”
D回答:“這要分怎麼說了……”
E回答:“我是人類!”
F回答:“你要幹嗎?”
G回答:“啊?啥?”
H回答:“不清楚,別人都怎麼說?”
我猜,從A到H,也許他們都沒有和自己好好談過。
我沒問I,因為I就是我自己。
心理戰爭片
有那麼一陣我覺得很孤獨,似乎沒有一個朋友能和我聊得來。我所說的,他們不感興趣;他們所議論的,我聽不懂。
於是我開始一個人看書。
我看了《夢的解析》。
看了開頭我就笑了:寫書的這個老頭真可愛!
當看到中間的時候,我沉迷於其中,因為這是一本精彩的“心理戰爭片”——每一個角色都是自己。
我看著那些自己打來打去,並且還無休止地和談、彼此妥協,然後再次開戰。
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寫書的那個老頭也很孤獨。
大約有那麼一年的時間吧,我觀察了很多人。我發現,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因為每個人都不能夠被別人完全理解,而傾訴所獲得最多的也就是同情,並非感同身受。同時我也發現,每個人都在不眠不休地對自己進行著大規模的戰爭。成千上萬個自己在和成千上萬個自己對陣、廝殺、怒吼。我能看到那暴風驟雨般的突襲,好像晨霧彌漫在林間的靜伏,有如烈火般狂暴的侵略,還有比臨海的峭壁更加穩固的堅守,以及陰雲般蘊涵著殺機的忍耐、堪比雷霆般地動山搖的衝鋒……我迷茫地看著這些:為什麼?
難道我們生來就如此的糾結嗎?
我看不懂。
後來當我向一個朋友說起這個“戰爭”的時候,朋友不禁問我:“誰贏了?”
我懂了。
並不是我們糾結,而是我們在尋找更好的方向。
並不是我們掙紮,而是我們在不停地選擇。
每時每刻都是如此——即便在夢中。但是,沒有對錯,沒有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