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覺得應該坐下來認真地問問自己:為什麼。
這個時候,就是和自己好好談談的開始。
我決定先了解下自己,然後再確定談些什麼。
但是仿佛有一種阻力在阻止我認清自己。在多次失敗後,我避免了正麵衝突,嚐試著從夢境去探尋我想知道的那一切。
於是,我第二次拿起那本書——《夢的解析》。
這次我沒單獨看這一本,還找了許多相關的書作為補充資料一起來看。
這期間,我發現了那本書在很多地方存在問題。但這絲毫不影響那位作者的偉大,因為他是第一個寫下這些的人,在他之前,沒有人嚐試過。再次看完之後,我想,我可以和自己好好談談了。
一個動作
我想讓更多的人能看看《夢的解析》。
但是畢竟那是100多年前寫下的,還是創作於100多年前的歐洲。所以好多人都告訴我:太晦澀了,不想看;或者太難懂了,看不懂。
好吧,改個字:我想讓更多的人能看懂《夢的解析》。
一點一點地,我把這百年來,後人們對《夢的解析》的補充和完善加入了一些進去。並且以現在的語言文字作為載體來表述……於是,就有了現在你手裏這本書——《人人都能夢的解析》。
或許這本書並不夠好,也不夠專業,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開始觸摸到那扇被稱為《夢的解析》的“窗”。窗外是無邊無際的異世界,也是所有靈感及幻想的源頭。夢,是源於每個人心中的異世界。
而這本書是個啥呢?
隻是一個動作而已,抬手去打開那扇窗。
僅此而已。
不過,也許這是個和自己好好談談的機會。
你試過和自己好好談談嗎?
問答
問:這本書算是“白話版”《夢的解析》嗎?
答:不是,隻是一本基於《夢的解析》中部分理論而寫的書。你可以把這本書當作《夢的解析》的導讀本來看。
問:你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答:有一次,我看到一個19歲的男孩給《夢的解析》寫的評價是:看過幾遍,感覺一般般。但也是同一個人,對一篇從《夢的解析》單獨摘出來的夢例及分析表示出了震撼與驚奇……後來我發現,很多人想看並且想看懂《夢的解析》,但其實大多數人僅僅看了一點兒就看不下去了(雖然有些人聲稱看了)。所以我想寫一本大家都能看懂的東西作為《夢的解析》的導讀。
問:你寫得好看嗎?
答:這要等你來評價。
問:這本書和《夢的解析》有什麼不同?
答:我用了很多自己的夢例,而並非沿用原書的夢例;同時在一些觀點上引用了近些年的一些學術觀點,並沒照搬原書。
問:你都用了自己什麼樣的夢例?
答:你可以自己看。
問:看完這本書之後,還有必要看《夢的解析》嗎?
答:最好能看一下……當然了,看不看,你自己決定。
問:看完這本書,我就能試著解夢嗎?
答:也許吧,假如你真的看懂了的話,至少你知道該怎麼嚐試了。
問:弗洛伊德是個什麼樣的人?
答:翻到下一頁你可以開始了解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