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編輯、組合、補充、校正的問題(3)(1 / 3)

這個人物最初是虛的,隻是采用了一個模糊的概念而已。由於“近期印象會優先成為素材”,所以我沿用了那位在商場洗手間隔斷裏寫字的“高雅”人士作為一個形象(即便沒見過並且他的行為很讓我惡心,但不得不說的確讓人印象深刻)。而這個人物後期明顯就是那位被老婆當眾痛罵的懦弱的中年男人。不過此時這位可憐的男人已經不重要了(在推動夢的情節上)。

人物3: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

最初的人群隻是我對堵車的印象而已,在夢裏直接轉換成了擁擠的人群,而不再是蠕動的車流,但是擁擠本質沒變,並且和堵車一樣令我很是煩躁。到了後期,人群同樣不再有實際意義,僅僅是泛泛地暗指公眾。

人物4:我

夢裏的這個我就是我,沒有任何替換行為。

——————人物的分割線——————

好,解析完人物再來解釋事件:

(1)我和那個人閑聊:這不僅僅是個開場,同時也代表著我曾經和那些編輯們聊了很多話題。由於現實中我和編輯們聊的話題很廣泛,所以夢中也就沒具體表現出都說了些什麼,或者說,也許有,但是夢裏沒為此而特地展示出任何重點,否則我肯定會有印象(因為這個夢是醒來後立刻記下的)。

(2)擁擠:前麵說過了,不再重複。

(3)人群的散開:這具有雙重含義。一是我在堵車期間曾經胡思亂想我所乘坐的車變成變形金剛,把那些擁堵的車輛都弄到一邊去,這樣我就能夠暢通地向前開了;二是為了襯托出下一環節,這點放到稍後再說。

(4)用大便寫字:實際上來自於最近印象,僅此而已。大便在這裏不具實際意義,僅僅作為書寫道具(汗)。

(5)我拉著那個人跑到高處:這源於我對眾多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中的兩家比較有好感,並且因此想過:如果將來有機會也許應該和他們合作試試看。

(6)俯視瘋子所寫下的,並且那個人看出內容而我沒看出:其實“俯視”,在這裏就是指“看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看書都是俯視),而所俯視的內容就是我所喜歡的、有關經濟金融類那本書。至於“那個人看出書的內容而我沒看出來”則是掩飾——掩飾這個夢的願望(若兄弟你至今還沒看懂整個夢啥意思就有點兒“杯具”了)。

(7)悍婦出來罵人:這完全來自生活中的印象,對此沒做任何加工,同時也是一個轉承部分(總結這個夢的時候會說明這點的)。

(8)“那個人”拍照後,並且拿著照片讓我簽名:指那本書是我寫的(無恥吧)。

(9)周圍人都在注視我,而我很不好意思:當然不好意思了!直接把人家的書都據為己有了,還能腆著臉微笑表示欣慰嗎?

好了,至此這個夢全部解完。下麵讓我們來整合並且總結一下吧,同時也說說在這個夢裏“校正”的作用。

這個夢的願望沒有壓力釋放問題作為“背景”,而是一種因“個人印象而衍生出的貪婪”為主導,所以目標大致上是想侵占一份名譽——把我所喜歡的那本書據為己有。這個願望沒有壓力存在的那種迫切,也就不夠強烈,因此夢中的各種元素似乎有些不穩定(在做夢的同時就意識到了)。所以雖然最終達成了“據為己有”這一願望,但是不能否認,這是“校正機製”強行拉回來的結果,否則這個夢很難說最後是哪一種願望被滿足(但這個夢絕不會變成第二個“破碎的夢”。因為“破碎的夢”之所以破碎,是出於兩種互相抵觸的原始願望,而在這個夢中,雖然也有多種願望若隱若現地露了個頭,但是這幾種願望之間並沒有對立關係,也不存在衝突)。因此,由於並沒有一個“迫切需要被釋放的壓力”,所以這個夢有著一種“遊移傾向”(夢的原始願望不夠強烈),在整個夢中才會有些類似於幹擾性質的元素融入其中(出現了諸多可以延伸的線索)。那麼幹擾因素都有些什麼呢?很顯然,“擁堵”問題不足以成為幹擾因素,這個“最近印象”充其量也就是個元素而已(北京堵車太正常了);而剩下的三個元素:“牆上的大便詩”和“悍婦與窩囊中年男”,以及“未來與某些出版社合作”也許有成為這個夢原始願望的可能性,但是歸根到底,假如因此而產生某種願望的話,恐怕相比較而言,的確不如“把別人的榮譽據為己有”更為靠譜(悍婦的出現本應幹擾“劇情”,但是非常有趣,在夢裏隻是簡單地展示了下然後就放開這個場景又回到“據為己有”核心去了,所以這使得在夢的結尾處,悍婦的出現完全就是可有可無的——這完全是拜“校正機製”所賜。同樣,我拉著“那個人”離開人群也是一種象征,象征著我未來與某家出版社合作的傾向——但這種傾向並不夠鮮明,而且我也尚未作出最後決定)。所以雖然中間出現了幾次幹擾,但是最後由於校正機製的“糾偏”,這個夢還是被拉了回來,直奔“侵占榮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