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領著一班兄弟一番喬裝之後,打扮成行腳的小販、賣魚的漁夫、打鐵的鐵匠等各色人等,一起在胥口上了岸,然後直奔蘇州府閶門邊山塘街上的恒通錢莊。
山塘街又名白堤,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的德政。初築時,她即是“銀勒牽驕馬,花船載麗人。菱荷生欲遍,桃李種仍新。好住河堤上,長留一道春。”由此可見,詩情畫意乃是山塘街的鮮明基調。至宋代,那裏依然“炊煙擁柁船船過,芳草緣堤步步來”(範成大《半塘》)史入明代,山塘街更呈繁華:“山郭近而輪鞅喧,水村深而帆檣集……買魚沽酒,行旅如雲;走馬呼鷹,飛塵蔽日……晚村人語,遠歸白杜之煙;曉市花聲,驚破紅樓之夢”;“當其盛時,沸天歌吹,撲地閈塵,牙檣拂鳥,錦纜牽煙,銀塘委宛,碧樹澄鮮……”;《重修白公堤碑記》中更說道:“胡商海客,不阻風晨,罔畏雨夕”。 明代民歌《大九連環》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無限好風光……”由以上所引,可以知道,當時山塘街是如何的景色秀麗,商業繁盛。
恒通銀號在山塘街上的門麵很大,一眼就能望見。張三大大咧咧地走到櫃台前,“啪”的一聲將一張一千兩的銀票拍在櫃台上,“給我兌銀子~”
櫃台上的夥計抬眼看了看張三,心裏暗暗嘀咕了一聲“鄉窩擰”(鄉下人),然後懶洋洋地用兩根手指壓住銀票,慢慢地拖到自己的視線內,“喲~”夥計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張一千兩的銀票。
夥計立刻換上了笑臉,“大爺您稍後~”夥計立刻自己核對銀票的編號、恒通銀號特有的防偽標記等等,一番核對之後,夥計又把銀票交給當手做二次檢查。
當手一番仔細的檢驗之後,大聲對裏麵叫道:“銀票勘驗無誤,兌~~”說罷將銀票遞了進去,須臾,二十錠銀元寶就從裏麵拿了出來。
張三裂開嘴笑了,把衣服的胸襟一敞,把銀子全部倒進了懷裏。
“我也兌~~”
“兌~我也要兌~~”一看張三兌到了銀子,張三的手下們紛紛掏出銀票塞到了櫃台上。
“慢點~慢點~”櫃台上夥計一下子忙碌起來。
當手一看情況不妙,立刻進入裏麵通知了掌櫃。掌櫃眯著眼睛,問道:“一共兌了多少?”
當手到外麵看了看,答道:“已經有九千多兩了。”
“九千兩~”掌櫃依舊眯著眼睛,“兌~~這些銀子咱們還拿得出,不能為了區區九千兩就壞了名聲,讓人家以為我們恒通銀號沒銀子了,那樣的話,會有更多人來要兌銀子。”
“小的知道了!”當手匆匆出去了。
不出一炷香的時間,當手又急匆匆地從外麵奔了進來,“掌櫃的,我看今天苗頭不對啊~~那些來兌銀子的人,似乎彼此是認識的。”
“嗯?”掌櫃也警覺起來,“兌了多少銀子了?”
“貳萬兩~”當手擦了擦鬢角的汗水。
“貳萬兩?”掌櫃開始意識到嚴重性,“告訴前麵,今天不兌了~”
“那行嗎?我看那夥人來了三十四人,不好轟啊!”當手有些擔心,“而且不少不明真相的蘇州府百姓也來兌銀子。”
掌櫃冷哼道:“找烏賊魚~平時的銀子可不是白給他的。”
“我看那些人也非善男信女,萬一動起手來~”當手又說道。
掌櫃皺了皺眉頭,“我說你今天怎麼那麼多玩意啊~~快去~”
“好嘞~”當手到了前麵櫃台上喊道:“諸位,諸位~~今日小號盤點,兌銀子也好,存銀子也罷,明天請早~!”
“什麼?”櫃台外的張三及其手下和蘇州府百姓一片嘩然。
人群裏有人喊道:“傳說果然是真的~~恒通銀號要倒了~”
“什麼?恒通銀號要倒了?”
“恒通銀號倒了~”
“銀號倒了~~大家趕緊去兌銀子啊~~”
“銀號倒了~大家趕緊兌銀子啊~”
“兌銀子~~今天一定要兌~~”
“對~~今天一定要兌銀子,不然我們不走~”
早有準備的張三立刻讓手下開始起哄,於是張三的手下和不明真相的百姓如潮水般湧向櫃台,他們拍打櫃台,大聲叫嚷,場麵一片混亂。
“喲喲喲~~~偶看啥擰來嗨弄事體啊~”張三正抱著雙手在一旁看熱鬧的時候,忽然一個流裏流氣、潑皮味道十足的男子領著一班和他穿一樣衣服、一樣打扮的少年男子從南浩街方向湧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