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卡裏馬塔海戰1(1 / 2)

鄭芝龍說道:“本將軍打算先攻滿剌加(馬六甲),後打巴達維亞,你以為如何?”

李為經說道:“據我所知滿剌加的荷蘭紅毛約有一千多人,還有與之為伍的柔佛國兵馬不下萬人,可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

“柔佛國?這是個什麼國家?都沒聽說過!”鄭芝龍歪了歪嘴。

柔佛國,當時華僑又稱胡戎國。正德六年(1511年),葡萄牙人占領滿剌加。滿剌加國王馬哈茂德·沙阿率領軍民,轉移至吧莪和柔佛等地,繼續抗擊葡萄牙的入侵。1528年,阿拉烏德丁繼承王位,繼續在柔佛一帶抵抗葡萄牙人。1536年與葡萄牙人講和。不久阿拉烏德丁正式建立柔佛王國,選定舊柔佛為首都。柔佛王國建立以後,一方麵不斷地與蘇門答臘島上興起的亞齊王國交戰,另一方麵又繼續與葡萄牙殖民者進行戰爭。這個戰爭曆史上稱為“三角交爭”,大約持續一個世紀。1587年葡萄牙人攻占舊柔佛。王國遷都至巴都沙哇。17世紀初葉,荷蘭、英國勢力侵入馬來半島。17世紀中期,葡萄牙與荷蘭爭奪東南亞香料貿易的矛盾日益尖銳,雙方為擴大各自勢力範圍展開激烈的鬥爭。荷蘭聯合柔佛王國,打敗葡萄牙在馬六甲的軍隊,清除了葡萄牙在馬來半島的侵略勢力,柔佛王國國勢一度轉強。

李為經說道:“雖說柔佛國乃是一個蠻夷小國,但是他能為荷蘭紅毛人提供糧食和人力的支援,所以,要攻打滿剌加,柔佛國是繞不開的一道坎兒!”

鄭芝龍說道:“可要是我們先打這個柔佛國,那不是打草驚蛇了嗎?”

李為經想了想,說道:“荷蘭紅毛人在南洋最大的據點還是爪哇島上的巴達維亞,依我之見,我們可以假意攻打滿剌加,然後引得巴達維亞的荷蘭水師出港救援,我們就在半道截擊!”

鄭芝龍想了想,問道:“荷蘭紅毛有多少船隻?多少大炮?”

李為經略加思索,說道:“樓船大艦二艘,中船十艘,小船過五十。大炮麼,少說過百。不知道大將軍帶來多少戰船?”

鄭芝龍哈哈大笑,說道:“所謂的最大的據點也不過這點家當?”說罷他又笑著問身後的施大宣、劉國軒等人,“這點東西夠不夠你們吃的?”

施大宣也大笑道:“還不夠我塞牙縫的!”

荷蘭總督安東尼·範·迪門此時正站在巴達維亞的製高點上俯瞰全城。他是僅次於第三任荷蘭巴達維亞總督燕·彼德爾斯遜·昆的荷蘭東方帝國擴張主義拓殖者。在他任職期間,荷蘭式運河、城堡、市政廳、基督教堂、拉丁語學校和市場區相繼出現。荷蘭東印度公司像海盜一樣野蠻,他們為了強迫摩鹿加居民低價向公司出售香料,竟然出動軍隊進行血腥的屠殺.1621年,班達島1.5萬名居民幾乎被消滅殆盡,幸存的800人被俘往巴達維亞作奴隸。歐洲人所謂的文明,隻要跨出了本國的國界,就立刻演變為野蠻。

為了充實人口,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大量招攬中國人。在西方殖民者眼裏,中國人以“勤勉”、“愛好和平”、生性“懦弱”而著稱(中國人的悲哀,這種悲哀延續至今)。因此,荷蘭總督用高額工資招引萬丹的中國人,而且對移居到巴達維亞的華商課以輕稅,並獎勵華僑招引同鄉來巴城。當然也采取了一些不體麵的手段,比如在中國沿海地區綁架“移民”這一政策極為成功,中國來的大帆船運來了大量中國移民,中國人一旦獲得能夠自立的資產,便在巴城安家落戶,並與被送到這裏做奴隸的巴厘女子通婚。華僑人口不斷增長,而在巴城內的華僑多數從事商業活動,從流動小販到固定攤販,到零售商和批發商,形成了完整的商業網。

巴達維亞因為有了“勤勉”、“愛好和平”、生性“懦弱”中國人而越來越繁榮。

“這些豬玀~”安東尼看著正在修補城牆的華人,不屑地罵道。

“報告總督大人!”一個荷蘭士兵站直了身子,向安東尼彙報道:“根據可靠情報,中國人的艦隊前天夜裏離開了離開了婆羅洲,正在向馬六甲方向駛去!”

安東尼臉色大變:“你確定他們的方向是馬六甲?”

“不會有錯的,他們昨晚通過了獅城,在柔佛國附近的地方停泊,如果他們一大早出發,再有二三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馬六甲。”

“哎!”安東尼歎了一口氣,“這個龐大而反應遲鈍的土著人帝國,什麼時候開始這麼在意海洋了?”安東尼說道:“讓格裏菲斯率領艦隊去支援馬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