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東
今年5月5日,阿裏發布財報前夕,其股價跌破80美元,創曆史新低,距離最高點縮水近一半。這意味著上市之後進去的股民們,還沒及時撤退的,就都被套牢了。很有重複當年阿裏B2B香港上市之後股價衝高,然後慢慢下滑的架勢。其實前不久馬雲年會的發言,已經提前透露了信息:一是宣布2015年將凍結員工總數,二是表示對不同業務部門的重組和優化將影響短期業績。前者說的是成本壓力,後者說的是收入壓力。可以想象,7號的財報表現不可能很好看,而且阿裏巴巴業績要有高增長,在未來兩年內都很難。
阿裏沒有冬天,但阿裏股民的冬天開始了。
如今阿裏上市主體集合了淘寶、天貓等核心業務,但是不包含支付寶在內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阿裏會不會再次重蹈覆轍,這是每一個股民需要擔心的。這一次當然不會像B2B業務那樣悲催,但是,一個不長不短的黑暗時期,恐怕難以避免。
作為最具全球號召力的中國企業家,馬雲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最具有未來巨頭潛力的人物,風頭正勁。但是在成為真正的全球超級巨頭之前,馬雲依然需要跨越兩道很不容易的坎:一是真正實現全球化,完成本土化的蛻變;二是如何從電子商務為主體變成雲服務為主體。作為主營業務的電子商務在阿裏上市之後,就開始呈現飽和狀態,經曆了缺乏驚喜的“雙十一”,遭遇了與工商總局的一場肉搏大戰,也遭遇了毫無招架之力的紅包大敗仗。我們可以看到,電子商務的收入已經從過去的高增長,進入到一個40%以下穩步增長的“新常態”。
新的驚喜隻能來自新業務的突破。開拓農村市場隻是挖掘潛力,屬於維持40%增長的一部分努力而已。全球化富有開闊的想象空間,但是,阿裏巴巴真正形成海外規模化的收入,需要付出的代價和努力,可能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
新的希望還在雲服務。但是,從瓶頸期的電子商務收入,轉為以雲服務和互聯網金融等服務為主導的規模化收入,樂觀地預測,馬雲至少需要兩年時間。一方麵,雲服務處於發展初期,投入巨大,用戶獲取成本很高,收入規模有限,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尤其是要頂上原來百億美元級的電子商務服務收入,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雲服務方麵耕耘將近10年的亞馬遜,如今雲服務收入也隻是剛剛突破50億美元大關。所以,未來這兩年隧道期,將是痛苦的磨練——不僅對於馬雲,更是對於團隊,對於媒體和社會輿論,尤其是被深度套牢的股民們。
就在一個月前,包括美國投行MKMPartners分析師桑德森和奧本海默投行分析師埃拉·傑在內,80%以上的分析師都給予買入評級。當時在研究阿裏巴巴的分析師中,36位給予買入評級,5位給予持有評級,2位給予出售評級,12個月的一致目標價在109美元,比阿裏巴巴當時的股價超出30%。5月5日,摩根士丹利發布研究報告,維持對阿裏巴巴股票的“增持”評級。德銀也維持阿裏買入評級,目標價98美元。JGCapital投資機構分析師維持阿裏的買進評級及97美元目標價不變。大致也比當下的價格高30%左右。要知道,去年底,各大投行的目標價基本都在120美元左右。如此看來,投行的報告主要還是給股民暫時的安慰劑,以及不要恐慌拋售的穩定劑。
到了今天,阿裏已經不會再有冬天。即使電子商務和雲服務最終成效不佳,但至少還有更大潛力和想象空間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但是,對於今天阿裏的股民來說,沒有更多的選擇:隻有堅定地相信馬雲,或是堅定地遠離馬雲。
馬雲很豪邁地說:過去聰明的人都離開阿裏了,剩下的成了富翁。不過,這句話換成另一個說法不知道是否成立:過去聰明的人都拋掉了阿裏的股票,剩下的成了富翁。至少這句話迄今為止,還沒有顯示出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