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7 超級樂視的雄心(1 / 3)

■丁保祥

樂視網市值超過了萬科。5月13日,樂視網的最高市值超過了1500億元,比萬科的市值還多100億元。不服氣?因為實業與互聯網不能類比?因為樂視網站在時代商業的風口上?

現在,優酷土豆、新浪、新浪微博、搜狐、迅雷、聚美優品、智聯招聘……這一堆互聯網風口的公司都已經在美上市,但是它們的市值加起來,也不如樂視網的規模。

況且,樂視網背後還有樂視控股,也就是我們簡稱的樂視——它旗下還有大把沒有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如樂視影業、樂視手機、樂視生態農業等模塊。有人已經把樂視看作了BAT之外的第四大互聯網企業。

其實是A股市場成全了樂視網的地位。股民眼中,樂視網是一隻“妖股”,身上帶有各種概念與光環:文化版權、寬帶中國、自製劇、互聯網金融……樂視則是一個擁有多種“超級”的集團:超級電視、超級汽車、超級手機、超級自行車,未來或許還會有超級音響。

每推出一個超級產品,樂視網都有一波強勁的漲勢。盡管投資者並不清楚那些產品到底是屬於上市公司樂視網,還是屬於樂視控股的其他子公司。不過這不重要,因為樂視說了,樂視要做一個“生態”模式,樂視網注定會在這個生態中受益。

許多批評者認為,樂視最擅長的事情是開新聞發布會,喜歡“講故事”。他們眼中,樂視實力還不夠雄厚,無法把這麼多的超級產品一一落地,逐個做大。樂視領導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覺得外人“不懂”,不懂樂視的格局,不懂樂視的商業模式。

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挺喜歡給員工寫內部信——然後這種信都在有意無意間成了公開信。最近的一封信中,賈躍亭重申樂視的商業模式是一個生態:“平台+內容+應用+終端”。

大意如下:在樂視的商業生態中,樂視影業、樂視體育、樂視音樂采購和生產內容;電視、手機和汽車等終端呈現內容,服務用戶;貫穿各個終端的是智能操作係統eUI,也就是樂視的平台;然後,各種第三方應用可以呈現於電視界麵、手機界麵、汽車界麵,與用戶交互。

單個企業之上是產業鏈,產業鏈之上是平台,平台之上是生態。

這個生態能形成開放的閉環,不會像小米一樣去盡可能多地與其他企業合作,而是將更多環節掌握在自己手中。

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認為,“樂視生態最重要的是內部進化,不同業務板塊之間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相互推進。”在他看來,國內幾乎沒有形成生態的公司,除了樂視。即便騰訊業務也都以加法為主,在同一個領域做不同的事情,隻有樂視是在“硬件、軟件、雲、內容、應用”不同維度都有布局。

在這種描述下,概念逐漸多了起來。每個概念或許你都能懂,但是樂視的生態你要仔細地聽它的故事和邏輯,然後你才能真正地懂樂視,明白樂視網的股價如何在5個月內漲到了5倍。

從超級電視開始顛覆

樂視網成立於2004年,2010年8月在創業板上市,在網絡視頻業內排不進前五名。

靠版權崛起在早期盜版視頻盛行的時候,樂視網用低價囤積了大量影視劇集的網播版權,截至2010年4月,樂視網擁有電影版權2324部,電視劇版權43097集。樂視網變為了國內擁有影視劇版權最多的視頻網站,它靜靜地等待著收割季節的到來。

隨著版權日益受到重視,2009年後,各大視頻網站的盜版視頻被迫下架。為留住人氣,它們必須去買熱門影視劇的網絡版權,這時它們才發現,收錢的居然是同行小弟樂視網。愛奇藝、PPTV、優酷、搜狐和迅雷五個客戶的版權采購費,曾占樂視分銷業務的62%、總收入的37%。

讓樂視網真正改寫命運的,其實是一部清宮戲。

擁有網播版權的最大意義,是讓樂視網抓取到了大量的用戶。

2012年,《甄嬛傳》在衛視熱播。恰好在2011年,《甄嬛傳》還在拍攝時,樂視網就拿2000萬元買下了獨家網絡版權。那些關心甄嬛命運的人,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樂視網。據說甄嬛給樂視網帶來近20億人次的訪問量。

業內人士估計,該劇給樂視網帶來的收益超過5000萬元。

加上流量和用戶的導入,樂視網的收益恐怕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樂視在網播版權上壓製住了優酷土豆、愛奇藝、搜狐視頻等對手,並在視頻播放時間總長上,僅次於優酷土豆。

2013年,影視劇新媒體版權價格行情回落,樂視轉而押注自製劇,並在同一年,收購了《甄嬛傳》的製作公司花兒影視。

之前,優酷、土豆、搜狐視頻都沒有這麼大的魄力和動作。

小角色樂視憑什麼有勇氣對版權下賭注?為什麼能夠低價買到那麼多版權?樂視網招股說明書這樣描述:早年,樂視與中國聯通、中央電視台、中影集團等電信運營商和內容提供方有深度合作,向合作方提供基於手機無線網的技術和內容服務。

軟硬兼施

樂視網覺得自己的優勢在於視頻版權內容,最好的套現路徑不是PC,而是電視。樂視網在2012年發布了“樂視盒子”。連接電視後,用戶可以通過付費點播樂視的正版高清內容。

2013年4月,樂視網推出了“超級電視”,品質上要對標三星,營銷上要“顛覆”傳統電視。樂視聯合富士康、夏普、高通,做了一條縱向產業鏈,抹平硬件底蘊不足的劣勢。同時,超級電視的價格水平也定位在同等性能的傳統電視之下。

樂視網不想在硬件方麵賺錢,硬件是它拓展用戶群的手段。

超級電視可以捆綁樂視的版權內容,套現內容價值;可以植入第三方電視應用,樂視拿分成;可以設置各種廣告植入,比如開機廣告。在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的氛圍下,樂視網開了先例。然後整個電視產業都開始啟動“互聯網電視”。2013年9月愛奇藝、小米、阿裏巴巴都推出了電視產品,傳統家電廠商則紛紛推出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

2013年,超級電視銷量為30萬台,2014年有150萬台。單純考慮內容收入,如果每個用戶繳納490元的年費,每年能帶來近9億元的收入。如果電視銷量繼續增長,超級電視帶來的收入將會不斷擴大。

樂視網“軟硬兼施”的策略贏得了行業的肯定,贏得了投資者的追捧。自此,樂視網的股價開始不斷走高。

從2014年7月,廣電部門開始嚴控互聯網電視的視頻內容,點名批評樂視嚴重違規。廣電部門要求視頻網站隻能做幕後內容提供商,所有互聯網電視上的內容都必須由具備內容牌照的企業運營。

樂視網自己沒有內容播出牌照,必須與牌照方合作分成,才能推出內容服務。內容輸出被削弱,超級電視的盈利能力就受到了打擊。作為A股唯一的視頻網站,樂視網需要新東西來刺激市場,來提振外部對它的信心。

樂視影業帶來的想象

樂視影業的並入,也是樂視網在資本市場講述的一個故事。

樂視影業是樂視控股最優質的資產,一旦注入上市公司,樂視網將會有更大的估值空間。市場對此聯想了許久,但都沒有下文。在被廣電點名三個月後,樂視網停牌,強行止住頹勢。但市場期待在海外就醫的賈躍亭歸來力挽狂瀾。

在賈躍亭歸來後,2014年12月,樂視對外公布,擬在未來一年內的合適時機將旗下樂視影業注入上市公司樂視網。12月8日,樂視網複牌當日半小時即漲停,並從此開啟了波瀾壯闊的暴漲,到5月13日,股價翻了近5倍。

憑什麼樂視影業會成為處於風波中的樂視網的強心劑?你可能不知道樂視影業,但你一定聽說過《小時代》係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