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五年前,英國富翁吉米·海賽爾登站在Segway兩個輪子的平衡車上,然後就衝下了懸崖,墜崖而亡……此時,離他收購Segway還不足十個月。
這一次,雷軍說:“我來試試。”
4月15日,中國智能代步設備廠商Ninebot宣布,小米公司、紅杉資本、順為資本、華山資本完成對該公司8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同時,Ninebot宣布全資收購全球自平衡車開創者Segway。
這等於是一個活廣告,因為小米和雷軍的大名出現在新聞之上,最終讓大多數人把富含科幻元素的、隻在影視劇中見過的兩輪平衡車,與它的品牌名稱對上了號。上一次給國人留下印象,還是2008年奧運會上,Segway作為警衛人員巡邏用車而令人驚訝……
平衡車鼻祖
在Segway身上有許多光環,最著名的有兩個——平衡車鼻祖、全球銷量第一。即使是在被Ninebot(2013年才涉足平衡車的中國企業)收購的今天,它依然是一個神話。在業界看來,Segway就是平衡車的代名詞,沒有之一。
Segway既是產品名,也是企業名。作為企業,它是由美國發明家迪恩·卡門在1999年創立的;而作為產品,它則是在2001年才投入量產,由兩個輪子組成,是電力驅動、跟隨身體動作自動前進的交通工具。
駕駛它幾乎不需要任何門檻,我曾有幸在一次活動中體驗過,當你站在踏板上,Segway就能自動保持平衡,身體前傾就能駕駛它前進,左右扳動手柄就能轉彎,可以稱得上是替代步行的好幫手之一。
在Segway問世的那段時間,其產品營銷可以說做得非常成功。除了宣稱它是人類曆史上第一輛能夠自主平衡的運輸工具之外,還源自一個可能是有意的信息泄露。
2001年,研發投入過億美元的Segway實現了量產。這時,尚未出版的《代號生薑》一書,有部分章節外泄。其中記載了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為這款平衡車出謀劃策的細節。
生薑,是研發期間Segway的代號。而當時媒體的解讀很大部分關注在“喬布斯曾提出以5000萬美元,換Segway10%的股份,同時以非公開董事身份加入董事會”。而這個傳聞真實與否並不重要,至少他曾向《時代》雜誌稱讚Segway,說它是“與個人電腦一樣的大買賣”,而且激動了幾個晚上都沒睡好覺。
對於這個在交通工具上,有革命性創新的產品,Segway創始人迪恩·卡門也充滿極大的期望。他曾對媒體宣稱,“全世界60億人每人擁有一台Segway隻是個時間問題。”
Segway依靠IT業內神話級大佬的點讚,以及其自身可以改變人類出行方式的遐想,讓其產品營銷一時風光無限,並很快反饋到其產品的銷售之上。2002年3月,第一輛實現量產的產品,SegwayHTi167正式出廠。4月23日,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政府采購了Segway的一批新車……
起步非常圓滿,卡門的信心也立刻爆棚,他不禁大膽地預測,“在2002年底,每周將會賣出一萬台Segway。”而卡門的堅定支持者、美國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當時也對外預測,“到2002年底,Segway公司將會收入10億美元,增速將會超過史上所有公司。”
失去“平衡”
今天看來,這些預測,部分已經兌現。在Segway的發展史上,它一直是全球銷量第一。當然,前提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如果這個全球銷量第一換成數據表現,則顯得十分慘淡。2003年,Segway售出6000輛。而到2009年3月,Segway對外宣布的業績是一共銷售了50000輛。與60億用戶的理想,距離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