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
從1988年辭官經商到如今,已經有27年。回想自己的創業經曆,有三點體會。
第一點叫“敢闖敢試”。就是不管你做什麼,一定要有目標,敢去做。你去做起碼有一半的機會,不去做機會就是零。
我創業遇到的第一個難關,就是借錢和拿不到項目。
那時拿項目不僅要有錢,還得有“計劃指標”。跑了很多遍市政府都沒人理,市領導被我找煩了,出了一個題目:“你不是想開發嗎?把市政府北側那塊地給你”。
市政府北側是居住區,房子差,設施差,項目改造,成本需要1200元一平方米。我前麵有三家國有公司都不肯幹,因為大連市當時最好的房子隻能賣到一千零幾十元。
我堅持要幹這個項目,公司裏的很多同誌反對。當時我們公司叫“西崗開發公司”,我就說:“開發公司,隻有開才能發,你都不敢開怎麼能發呢?”為了賺錢,得把這個房子賣到1500元一平方米,後來我們動腦筋,推出來幾條創新。
第一,當時大陸的房子沒有明廳,一個小過道進去直接就是幾間房。那好,我們做一個明廳。
第二,當時房子沒衛生間,縣處級以上幹部才允許配一間衛生間。我們沒管那一套,每戶都配了衛生間。房子推出來每平方米均價1580元。1000多套房子一個月就被掃光了。
就這樣,萬達就成為了大陸地區第一個闖入“舊城改造”這一行業的公司。這一單使我們賺到了接近1000萬元。別人不敢幹的事,我敢,於是萬達在大連就逐漸做開了。
第二點是創新求變。你要想持續成功,就一定要能夠求變、求新,不能老走別人走過的路。隻有做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事,才有可能獲得超額利潤。
2006年,萬達剛進入中國電影產業。那個時候,大陸地區的所有票房加起來不到10億元。公司同事全部反對我,說10億元的市場就算20%的利潤,也才2億元。但公司每年要投3~4億元去做,怎麼可能收得回來呢?全中國的利潤都歸你嗎?
大家糾結的問題在於做了掙不到錢。我說目前隻是10億元的市場,但如果我們帶頭來做,加一點促銷,讓這個行業有錢賺,可能會激勵更多的人來做,這個行業可能就做到80~800億元,就可能賺錢了。
所以我們就帶頭進入這個行業。萬達院線我總共投了6億元。有20個、30個影城以後,院線自己有現金流了,自己每年利潤就可以支撐發展,不需要我再投資。這個公司1月份上市,現在市值800多億元。
第三點是堅持到底。新的模式可能在試行當中會遇到困難,沒有實現你的預期目標。這時候怎麼辦呢?如果你經過分析認為自己的路子是對的,就需要堅持。過去講,“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我不一樣,我到了黃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個橋就過去了,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找個梯子我就爬過去了。
萬達做商業地產的時候,最早因為不懂,造一座樓,把底層商鋪全部賣掉。在初期的三年當中,買了商鋪的人經營不好,就來告我們,我前三年當了222回被告,雖然隻輸了兩場官司,還是讓整個公司疲於應付。成天在打官司,哪還有精力經營?
所以我覺得這樣不行,得研究新模式。怎麼辦?我們在創新中研究了一個辦法:提出一個模式叫城市綜合體。即做一個商業中心,商業中心旁邊可能做寫字樓,再做城市的商業街,再做一些公寓。把這些公寓、寫字樓賣掉,現金流就有了。這樣,就不用賣大樓裏的商業鋪位,自己來經營,一下子生意就找到了模式。商業經營興旺,旁邊的樓開始升值,現金流問題就解決了,萬達從此走向了一條康莊大道。
所有的創業,基本上都是二八定律,成功永遠是20%以內,失敗肯定是大多數。但是正因為有了10%、20%的成功,激勵創業者努力成為那一個部分。如果你有夢想,你就應該去努力,有目標就應該去奮鬥,人生一定要給自己定一個遠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