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汽車缺失的廣義設計(2)(1)(1 / 1)

2010年開始,圍繞汽車造型設計積累的經驗使得管理設計的思路開始係統化。汽車造型設計從一個描眉畫眼的小環節,逐步提升自身作用,串聯到整個產品開發的流程。前端與產品戰略規劃產品企劃、中間與工程工藝各個環節、後端與市場調研營銷策劃緊密結合。

由此,設計策略和設計理念也被提到具有實施性的討論範圍內。

“家族臉譜”一度成為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造型設計具有技術含量的標誌之一。當車企對於設計的需求再次提升一個台階,解決方案也就進入新一輪的通關摸索。忽然之間,車企都有個不是金發碧眼也是外國血統的設計總監來操盤造型設計。

這種方式帶來諸多好處。

由於外籍設計總監們通常直接向企業決策層彙報,在長期接觸和溝通的過程中,增強了企業決策層對於設計的理解和信任。設計總監們成長於國外汽車企業,工作方式通常是成熟車企內規範的流程,雖然與國內企業現有管理流程尚待磨合,但仍可產生一定的影響。

至於企業的工程技術約束、工藝水平、項目管理、成本約束、品牌精神、市場反饋、營銷支持等仍可由本土設計團隊完成,作為外籍設計總監空降至企業的補充。

此外,還有部分車企聘用了具有同樣管理經驗的中國籍或華裔設計管理人才,在溝通上具有更直接便捷的優勢,對於中國市場消費者的理解也更深入。

不過,在家族臉譜的認識上,也常出現家族臉譜與品牌DNA的混淆。我們先從常見的問題推理一下:

產品要“好看”。

誰看著“好看”?消費者。

怎麼能確定消費者認為“好看”?對消費者的審美研究和市場調研。

都“好看”了選誰?要有差異化。

怎樣的差異?不同品牌不同文化,用不同的感性特點吸引消費者。

一個品牌的感性特點如何展現?品牌DNA、家族化造型。

家族化造型具體怎麼體現?家族臉譜、車型比例、型麵線條表達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