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聚苯乙烯發泡餐具問題的嚴重性不斷升級,由最初被指責為“白色汙染”上升到比“核電站事故或是石油泄漏還嚴重的環境災害”(在1999年底的一次全國方便食品包裝替代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大會上,北京某公司在會議上散發的綠色宣傳資料卷首語中,曾這樣提出:“本世紀末最大的人為環境災害,不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也不是海灣戰爭導致的石油泄漏,而是一隻隻廉價的白色發泡塑料餐具”)。而後,又從環境災害升級到其在65℃以上時會放出強致癌物二英(dioxin)和含有多種有害毒素。曾有人聲稱:“以前人們通常認為禁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為了環境保護,經過專家最新研究發現,發泡塑料在高溫下還會產生有毒物質,‘禁白’實際上是‘禁毒’”。此外,還將已經改進了原用氟利昂(CFCS)為發泡劑的工藝仍指責為破壞大氣臭氧層,等。這些錯誤的信息,不實的報道,無科學根據地指責有的是不了解真相,人雲亦雲;有的是捕風捉影,子虛烏有;而有的則是出於商業競爭,別有用心。盡管多年來有關部門舉辦了多次會議,列舉了大量事實和數據對這些怪論予以說明和澄清,但由於其流毒甚廣,至今仍有不少消費者仍陷在其中,也有少數別有用心的人,以此作為以紙代塑或整垮PSP泡沫塑料餐具的主要炮彈。為了澄清事實真相,探析PS泡沫塑料餐具重返市場的前景,筆者列舉有關資料和研究結論對PS泡沫塑料餐具被列為禁用的幾個相關問題:PS泡沫塑料餐具與白色汙染、PS泡沫塑料餐具與有毒有害論進行分析,以解除疑慮。
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餐盒≠“白色汙染”、不是造成“白色汙染”的元凶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部分社會輿論把PS泡沫塑料餐具與“白色汙染”劃等號,甚至把它視為“白色汙染”的罪魁禍首,直至發布命令禁止其生產和應用。對此問題,我們認為,首先應正視什麼是“白色汙染”。
(1)隨著經濟發展、科學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塑料製品的用量與日俱增。這些塑料製品,尤其是農貿市場、超市大量使用的超薄塑料包裝袋、餐飲行業大量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快餐具,以及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的地膜等,在用後這些塑料廢棄物在環境中不易被消納,相當一部分散落在市區、風景旅遊區、水體、鐵道兩側等自然環境中,嚴重影響景觀,汙染環境,被形象地比喻為“白色汙染”。但造成“白色汙染”的主要原因是:
①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理,如:城市環衛基礎設施拖欠賬款,垃圾收集容器、處置設施嚴重不足;垃圾未分類收集,能回收的未充分利用;垃圾的最終處置方式是垃圾搬家,基本停留在裸露堆放的水平;一些城鎮將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垃圾場。
②在交通、旅遊等窗口行業,除鐵路係統外,還沒有建立起與生產經營相配套的垃圾收集係統,對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放任自流。
③管理薄弱,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缺乏相關法規,人們的環境意識比較淡薄,造成濫用和隨意亂扔、亂倒的現象相當普遍。
(2)“白色汙染”主要是指對環境造成的“視覺汙染”和“潛在危害”兩種負麵效應。
視覺汙染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如散落在自然環境、鐵道兩旁、江河湖海的PS泡沫塑料餐盒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PE塑料袋,這些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被稱為“視覺汙染”。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
潛在危害是指塑料廢棄物進入自然環境後,難以降解而帶來的長期的深層次的環境問題。其危害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①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麵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②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做食物吞食導致死亡。
③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因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其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且長時間不易降解,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也不適合於堆肥化處理。現在社會上反映最強烈的是“視覺汙染”,而對於塑料廢棄物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足夠認識。
(3)“白色汙染”一詞在提法上不大科學、也不夠嚴謹,但作為一種現象的描繪,作為反映廣大群眾對治理環境汙染的關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當前把“白色汙染”一詞僅指PS泡沫塑料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廢棄物也是不全麵和不公平的。因為近年來開發了許多替代品如紙質、紙漿模塑、植物纖維、全澱粉基等餐飲具,它們雖是采用天然材料為原料,用後比較易腐爛降解,但由於加入了防水、防油劑,又增加了其廢棄物腐爛降解的難度,實踐證明,它們在被使用後,回歸自然需要一定周期,而且其降解得快慢又相當大程度取決於環境條件。因此,對任何一類降解的一次性餐飲具、任何材質一次性製品的廢棄物,均應加強收集處理,不應亂扔,才可避免新的“白色汙染”重演,PS泡沫塑料餐具作為前車之鑒,應引以為戒。由此“白色汙染”的確切定義應是:無論是哪一類材質的一次性消費品,其廢棄物如不妥善回收處理,聽任其隨地丟棄,由此造成對市容景觀和生態環境的汙染和危害。因此,PS泡沫塑料餐具≠“白色汙染”,更不是造成“白色汙染”的元凶。“白色汙染”的成因是各級政府管理不善及一部分隨意丟棄垃圾的人的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的,而不是材料本身造成的。
二、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餐盒無毒、無害
關於PS泡沫塑料餐具有毒、有害論,前幾年國內一些有關會議及新聞媒體炒得沸沸揚揚。
①早在1999年10月,某晚報一篇《泡沫飯盒與您“拜拜”》文章寫道:提起致癌毒素“二英”,人們無不談虎變色,殊不知目前使用的一次性飯盒在65℃以上的高溫中就會產生這種物質,吃一頓熱盒飯,開水衝泡一碗方便麵的同時,二英也被身體吸收了,這實在令人不寒而栗……該信息引起極大的震驚,在全國不脛而走,相繼在許多報刊上以觸目驚心的標題被競相轉載。
②2000年9月18日,某日報經濟版,一篇題為《白色不禁,綠色難興》的文章稱:“發泡餐盒有害物質會遇熱釋放,隨著食物進入人體,長期使用會影響神經中樞,並引起心律不齊,還會損害肝、腎等”。
③2000年11月,北京某報轉載昆明某報的一則消息:“昆明某醫院某醫生稱,發泡塑料餐具含有雙酚,會導致男性變女性……”,該消息在廣東、江蘇也廣為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