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倜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繼續讀著:“日月有數,小大有定。聖動生焉,神明出焉。”
熊倜一邊讀書,一邊看著天空想:太陽東升西降,月亮晦朔弦望,都有一定的運行規律。 如果人能根據這些道理,預測未來,見機行事,就是聖人了。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
這幾句熊倜琢磨了好久,還是沒很清楚。有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
“唉!”熊倜歎了一口氣,“早知道,真應該跟師父讀些書。師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通,怎麼教出我這樣的徒弟啊?”
熊倜硬著頭皮繼續讀下去。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
這幾句又好懂一些了。就是說:瞎子看不見聽覺就厲害,聾子聽不見眼睛就好用。又瞎又聾的人,外界的種種誘惑對他就不起作用。這樣的人有一些方麵就勝於眾人十倍;如若善於總結經驗反省自身,就勝於眾人萬倍了。
熊倜點點頭,這道理確實是這樣。心想:我以後一定要多讀些書。這樣一想,熊倜讀起陰符經又自然了許多,一口氣讀了下去。
“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
“是啊!人剛生下來什麼都不知道。”熊倜感歎著,“‘魔由心生,境由心造’也是說的這個道理了。人的眼睛用來觀察事物,這很重要。”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熊倜在腦子裏麵想:天地之間自有運行的規律,風雨雷電也隨著天地的規律在運行,大地上萬物也在其間了。人也在其間!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熊倜看著經卷感到:“師父就是這樣的人。師父心胸坦蕩,寬裕優容;思維縝密,廉潔無染。事事以大局為重,看似至私,然作用於萬物生化,卻無偏無倚,一視同仁,實為至公。師父真是達到了至樂至靜的境界。”
熊倜看到這些話,突然心忽開朗起來,感覺舒適暢快,妙不可言,讀起來也感覺輕快了許多。
“禽之製在傑。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熊倜看到這腦子很快地想著,“嗬嗬!這不就是生死輪回。”
熊倜快速地讀著:“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其聖,我以不奇其聖。 ”
熊倜讀到這笑了起來,心想:我是聰明或是愚笨的人呢?瑩兒叫我大笨熊,看來我以前是夠愚笨的了。
熊倜一邊想一邊飛快地往下看著:“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這幾句話的意思:以坎水填入離火之中,使後天坎離複為先天乾坤,則人心滅亡,而天性複現,到此築基完成。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清靜為天下正。”熊倜想起那天在金殿上隨著風痕掌門讀過這句話,此處正好用上。
“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製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
熊倜有些明白了,想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至靜之道”了。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近乎象矣。”
“原來是這樣!”熊倜又左手托起右手,右手托起下巴看著陰符經最後幾句,“聖人就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東西,用以昭示天地萬物之象,這就是陰陽八卦和六十甲子,神之申機,鬼之屈藏,無不包括在內。陰陽相生相克之術,與天地之道暗合(陰符),故能昭示天地之間的萬象。”
熊倜一口氣看完陰符經,大致明白陰符經首先講述天地之間日月星辰的運行運行為自然規律,人心則要順應這種自然規律。
其次又說了天、地、人自身運行的變化情況。人的生死也一樣,生生不息。人的一生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則,修煉自身。
看完陰符經熊倜突然明白過來,這些道理逍遙子經常給他講解的。“師父早就知道這些道理了?”
逍遙子以前說的一些話在熊倜的耳邊又響起來了。“來年春來花還開,拈冰應知冬已來。”
“師父!用心良苦也。”熊倜合上陰符經,不禁扶劍淚落,突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